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4)05-0046-07 一、研究背景 用技术改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期望。当一种新技术出现时,人们就会期望它能对教育起到促进作用,但这些期望多数未能如愿。许多教育研究者都有类似的感叹:“近百年来,每次新技术的出现,无论电影、电视,还是计算机都曾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过无限的希望——希望这些技术能够改善教育环境,增强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真正做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但是,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却极为有限,对教育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赵勇等,2004) 技术在其他领域(比如医学、航空航天、工农业、军事等)为什么能带来巨大变化,而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却甚小呢?是什么制约了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解释。 随着复杂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所蕴含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学者尝试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教育系统的复杂性问题。(王强,2003)复杂性思维方法为探讨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复杂性理论最有影响的学者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专门撰写著作《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等方面系统地讨论了教育的复杂性,阐述了他对未来教育的观念。依照埃德加·莫兰(2008,pp.2-3)的看法,“复杂性只是一种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埃德加·莫兰实际上是将教育过程复杂性认为是对人类教育现象的一种总体认识。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下属的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中有一个研究小组,是由对复杂性科学理论和教育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组成。他们主要从哲学和方法论等层面探讨教育复杂性、教和学过程中的复杂性、教育组织领导中的混沌问题、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等。美国新英格兰复杂系统研究所(The New England Complex System Institute,NECSI)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资助下认识和考察教育的复杂性。 国内教育界也有许多学者在复杂系统研究方法的启发下,用系统复杂性视角来看待教育,描述教育的复杂性。学者陈来成(2002)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系统,其复杂程度远非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及一般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可以比拟。”“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性再生系统。从这个角度看,人类世界还有什么会比这还要复杂呢?”(叶澜,2001)“在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着影响目的选择、过程实施、结果实现的多因素、多形态和非线性、不可逆的基本特征;存在着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简单与复杂相互交融的各种影响因素持续不断解体与重组、和谐与噪声反复交织。这一切都使得‘复杂性’成为教育过程系统中的本然特性和基本存在状态。”(司晓宏等,2007) 这些研究描述了教育系统的开放性、适应性、自组织性和耗散结构等特征,讨论了教育系统复杂性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教育复杂性的空间关系、结构与时间上的演化方式和路径,教育系统复杂性的类型,教育系统复杂性在教育过程中的多重表现等。然而这些讨论多是关于教育系统复杂性的一般性描述,是对教育过程复杂性、教育系统复杂性的总体认识。尽管也有对教育组织复杂性、管理复杂性的描述,但鲜有从教育过程发生与形成的角度来讨论教育复杂性,也没有对教育过程复杂性的构成以及对技术改善教育的局限性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本文试图对这个方面进行初步探析,以丰富对教育过程复杂性的认识,探索技术变革教育的路径。 二、复杂过程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 首先,复杂过程系统是一个初始条件敏感的系统。所谓初始条件敏感是指复杂过程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改变会导致系统中各因素特征量不成比例的放大。(张天蓉,2013,pp.45-46)“开始微不足道的差别,会扩散到整个系统,并会将这种差异以指数的方式(抑或是不可预知的方式)扩大。”(施特凡·格雷席克,2001,pp.1-9)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将这种复杂非线性系统初始条件的高度敏感性称为“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是由系统的内在因素随机运动决定的。初始条件上的微小差异,通过混沌运动,逐步非线性地放大、积累,导致长时间后系统结果或状态的极大差异,正是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是说复杂系统发展的不确定性与长期行为是不可预测的。 其次,复杂过程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与外部环境不断地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系统外部(环境)不断地对系统内部的诸因素、系统的结构、系统内各要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产生作用(干扰或者说是扰动)。 再次,复杂过程系统的目标总是多元的。对于复杂过程系统来说,系统常常有多个目标,即运行过程中目标不是单一的,这些目标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复杂过程研究中人们将目标称为“吸引子”(Attractors),是指一个系统行为的归宿或被吸引到的地方。在复杂过程系统中有使系统形态呈现出平衡性的目标,叫做收敛性吸引子;也有使系统偏离收敛性吸引子的区域而导向不同的形态,诱发系统的活力,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不可预测性的奇异吸引子。(高文等,1996)不同类型的吸引子构成了系统的多元目标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