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05(2014)03-0112-11
汪古部在元代地处漠北与中原、元朝与西方的交通要道,因其信仰基督教聂思脱里派,而被当时来华西方基督教人士广为关注。中西文献对元代汪古部政治中心(领主牙帐或王傅府)有按打堡子、德宁路、Tenduc、Kǒsang、Tozan城等多种记载,以致前人莫衷一是,尚未意识到其政治中心随元初战局或政局的变化而有所变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讨元初蒙古前四汗与忽必烈时期汪古部政治中心的演变。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 由黑水之阳领主牙帐到按打堡子
1.黑水之阳汪古部领主牙帐
汪古部亦称白达旦、白鞑靼、白达达,辽金时期主要居住在阴山一带,故又称阴山鞑靼。汪古部先后为辽金属部,1204年前后与蒙古部铁木真结盟,1210年引导蒙古军通过金界壕南下而正式叛金。据姚燧应鄃王府长史李惟恭之请至大庚戌(1310年)所作《河内李氏先德碣》载,汪古部领主鄃王术安之父高唐忠献王阔里吉思“世居静安黑水之阳”,①可知阔里吉思(约1280-1298年任汪古部领主)先祖世代居住于静安黑水之北。静安即静安路或靖安路,原称黑水新城或新城(《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年四月辛卯条已出现“新城”之名);黑水新城大德九年(1305年)七月升为靖安路②,延祐五年(1318年)三月改称德宁路③。前人所谓德宁路治所位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古城,前引之黑水为今呼和浩特市大黑河之说④,显系穿凿附会,不足为据。德宁路治所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东北敖伦苏木古城(俗称赵王城),黑水为城南艾不盖河⑤,已成学界定论。因此,汪古部世居之地中心地带为黑水之阳今艾不盖河以北一带,前人亦公认元朝中后期汪古部政治中心一直位于黑水新城或德宁路。
弄清汪古部辽金元以来居地或辖区,可深入研究其元初政治中心。史载1122年耶律大石自夹山(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北行三日,过黑水(即今艾不盖河),见白达达详稳床古儿”⑥,说明其时汪古部无定居城堡,其领主牙帐或政治中心位于黑水一带。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前,多次遣使至汪古部领主阿剌兀思处,其中有一次派人至“雍古(即汪古部)王阿勒呼木实克奇呼尔(即阿剌兀思惕吉忽里)所”⑦索取克烈部图卜巴哈二百户,“所”字亦间接反映当时汪古部并无城镇。
金朝疆域经“净州(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古城)之北,出天山外”⑧,净州为蒙古诸部向金朝进贡之地⑨,净州天山县曾为蒙古诸部与金朝贸易榷场⑩。蒙古崛起后,“章宗璟又以为患,乃筑新长城在静州(即净州)之北,以唐古糺人(汪古部人)戍之”。(11)史籍又载:“亡金堑山为界,以限南北。忠武王(阿剌兀思)一军扼其冲。……天兵下中原,忠武为向导,南出界垣。”(12)综合以上记载,可知汪古部金末曾协助金军扼守净州北部界壕,以防御蒙古诸部南下,当时汪古部居地必位于净州界壕以北。
史载“砂井(今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大庙古城)、集宁(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镇土城子古城)、静州、按打堡子四处,壬子年(1252年)元籍爱不花(阿剌兀思之孙、孛要合之子)驸马位下人户,揭照元籍相同,依旧开除”(13),可见蒙古前四汗时期汪古部领地已由净州界壕之北黑水之阳南扩至砂井、集宁、净州、按打堡子,而史籍明载砂井、集宁、净州均原为金朝故土。砂井亦称沙井、沙城,位于“天山县(北)八十里”(14),当即乌沙堡所在地,砂井或乌沙堡之名很可能均取其义(15)。金代集宁县由春市场改置,北距边界二百七十里(16)。净州天山县在金代“近接边堡,互市所在”(17),砂井则地处蒙古诸部通往净州交通要道,是金朝防范蒙古诸部南下的军事要地,因而金朝1210年在砂井新筑乌沙堡以待成吉思汗赴净州入贡时予以袭杀,进而引兵北上清剿蒙古诸部以绝后患。适有金朝糺军(即汪古部人)告知成吉思汗此事,成吉思汗遂命哲别主动突袭乌沙堡。
综上所述,辽末(1122年,耶律大石经黑水见白达达详稳床古儿)至大蒙古国初期(1210年,汪古部引导蒙古军南出界垣),汪古部居地主要在净州界壕以北黑水之阳一带,当时并无固定城堡;但不排除有固定基督教堂或宗教中心的可能性,因汪古部信仰基督教聂思脱里派。进而言之,其时汪古部政治中心应为领主牙帐,领主建牙之地必在黑水之北。汪古部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政治上应属季节性的行国制,因而领主牙帐在其世居之地可能不时迁徙。
2.按打堡子
按打堡子亦作“安答堡子”,学界普遍以为汪古部领主阿剌兀思投奔成吉思汗后与其互称安答(蒙古语“契交”之意),故而阿剌兀思所居堡子或所驻守金界壕边堡被称为按打堡子。多数学者推测按打堡子位于汪古部世居故地,前人曾考按打堡子即德宁路(18),立论依据主要是将上述“砂井、集宁、静州、按打堡子四处”引文与“赵王不鲁纳(孛要合之孙、拙里不花之子)食邑沙(井)、净、德宁等处蒙古部民万六千余户饥”(19)等史料进行比勘。按打堡子为黑水新城(德宁路)之说在学界几为定论,但实际上经不起仔细推敲。
首先,假设按打堡子位于汪古部世居之地,史载“今忒没真(铁木真)乃黑鞑靼也,与白鞑靼(汪古部)皆臣属于金,每岁其王自至金界贡场,亲行进奉,金人亦量行答赐,不使入其境也。……(白鞑靼王)摄叔至环州(疑为净州之误)进贡,金人乘其不备,醉而杀之”,(20)可知汪古部领主平素居于金界壕之北世居故地。汪古部辽金以来至大蒙古国初期南出界垣前长期为游牧行国制,基本不可能有定居的土堡存在,其领主应常居于黑水之阳牙帐,牙帐难免四季迁徙。德宁路旧称静安路,静安路由黑水新城升置,既然有黑水新城,似乎暗示此前曾有黑水旧城。按照新城多接近旧城的筑城常理,黑水新城可能地近黑水旧城,且黑水新城建成后黑水旧城未必废弃,按打堡子为黑水旧城亦并非不可。此外,集宁路遗址1976年出土窑藏丝织物所印“□□□□八安答堡子照业军人”、“年甲子(1324年)”墨书,前人据窑藏漆碗“己酉(1309年)妾家上牢”漆书推断丝织物窑藏年代为1309年后(21),说明黑水新城筑成后安答堡子依然独立存在。可见按打堡子难为汪古部世居之地之黑水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