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时期的“智识阶级”论争  

——从“打倒智识阶级”的口号谈起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文涛,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原文出处:
人文杂志

内容提要:

国民革命时期,在中共影响下部分国民革命军喊出了“打倒智识阶级”的口号,引发了思想界激烈讨论。观其讨论,双方的出发点有异,有投身于学术与致力于国民革命的不同侧重。事实上,致力于学术也难以外在于政治,更不用说相当多的“智识阶级”本就是政治中人。其时,确有部分“智识阶级”因与国民革命一方,尤其是中共的政治理念不同,走上了反对国民革命的道路。在中共党人的阶级视野下,“智识阶级”这种因政治立场所带来的分裂被从阶级和革命的角度凸显和区别对待。可以说,这是中共理论影响下“打倒智识阶级”口号出现的基本语境。此口号的出现,标志着中共原有的“思想界联合战线”设想的落空,其本身也成为这一时期思想界分裂的表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4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9-0080-08

      “打倒智识阶级”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阶级理论影响下出现的一个极端口号。该口号的出现,不仅预示着1923年陈独秀提出的思想界联合战线设想的最终破灭,更足以说明“智识阶级”中人在学术与社会之间的挣扎,及面对打上苏俄印记之国民革命时思想界的分裂。现今学界的相关研究,多注重中共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本身的变迁,对这一口号兴起的政治背景,尤其是与国民革命期间思想界之变动等问题均着墨不多,尚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①本文拟从时人对“智识阶级”的理解本身出发,从“智识阶级”与国民革命时期各方势力的互动中,把握“打倒智识阶级”口号及其背后的理念之争。

      一、“打倒智识阶级口号”及争议

      “打倒智识阶级”口号的兴起,与国民革命一方、尤其是中共密切有关,这是时人共识。1925年12月,周佛海在《国民革命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就认为此口号是共产党推动阶级斗争的产物。他言之凿凿地说道:“他们——共产党党员——以为智识阶级是反革命的,是无用的。要革命,就要在乎劳农阶级,他们现在极力主张阶级斗争,不但是劳农与资本家斗争,还要主张劳农与智识阶级斗争。”②北伐期间,张奚若也注意到,“近来所常听见一部分共产党人在湘鄂一带所标榜的‘打倒智识阶级’政策。”③

      “打倒智识阶级”口号响起后,思想界反响激烈,持批评态度者多看重智识阶级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张奚若即就明确认为,“一部分共产党人在湘鄂一带所标榜的‘打倒智识阶级’政策”,是中国智识阶级原有厄运之外的“新危机”。他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为与时人所用的“智识阶级”概念相区别,张奚若还特意称自己理解的intellectual为“理智阶级”,强调这是对“极少数的优秀分子而言”,“不是说凡属插足此诸界者即可算”的。面对现实,张奚若退一步认为,即使中国有“智识阶级”(intellect)也是极其幼稚的,根本不应该被打倒。对此,他认为有两大理由:“第一,中国现在的智识阶级本然很幼稚,本然还没有成为一种东西,不像欧洲那样可以说是代表资本阶级的见解和利益,也不能像欧洲那样真能做共产党的障碍,所以用不着小题大做张皇其辞的去打倒他”;“第二,理智,或智识,在无论什么社会上都是有用的,在共产社会上更是有用的。”④

      蒋梦麟眼中的“智识阶级”虽较张奚若理解的“intellectual”宽泛,但也同样是致力于学术文化建设的精英。他认为“所谓知识阶级,大都指投身教育事业者而言,其次为出版界的著作者和编辑者,再次为操高等学术为基础的职业者,再其次为散于各界中之对于学术有兴味者。”在他眼里,中国的智识阶级根本不配成为一个“阶级”。对此,他有言道:“我国所谓知识阶级,人数既少,又加散漫无组织,哪里配当得起这个名称。所以在社会虽占有一部分的势力,其薄弱也可想而知了。不过其中还有几个人,比较的思想尚清楚,事实尚能研究的。”蒋梦麟基于思想学术立场对智识阶级的捍卫一目了然。当然,他也承认学术与社会不可一分为二,肯定智识阶级参与政治的诉求。但前提是“知识界要讨论或参与实际政治,决不可忘了自身的本职:发展学术、科学、思想等等。于本身上站不住脚,那里配谈改良政治。”⑤

      在“打倒智识阶级”口号所激起的讨论中,比较倾向国民革命一方的论者对这一口号也有所修正,但其对智识阶级的态度还是明显的。⑥如论者“宇文”就认为含糊说“打倒智识阶级”是不对的,“因为党政府最后的成功与否”,全在一班为革命忙碌的“低级的智识阶级”,他们“是不能打倒的,不应该打倒,而事实上也还没有挨打。”其中,爱讲高深学理的高一级的智识阶级,虽然“他们的身家,自然没有这样的清白了”,“然而就假定他们的工作完全无用,我们也总可以不打倒他们。”真正要打倒的是“不尽所能,取过所需”的智识阶级,他们“成了种种的‘系’,立了种种的会,总不能不说他们织成了一个阶级。”⑦作者此处做“我们”和“他们”之分,立场就很明显了。他所提出的打倒与不打倒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是国民革命一方的标准。现今被研究者指认为与“打倒智识阶级”口号密切相关的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⑧亦将对智识阶级的划分与其是否革命挂钩。⑨此种基于革命立场划分的“智识阶级”,本身就不是一个精英概念。

      检视前述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国人眼中“智识阶级”是不同的,泛化的智识阶级概念与精英意义上的智识阶级概念并存。⑩国人对智识阶级内涵的认识明显不一,彼此存在着紧张。精英知识分子所理解的“智识阶级”范围有限,其侧重与学术相关的从业人员,分化不大;而在国民革命一方,尤其是中共(社会大众也是如此)的视野中,“智识阶级”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他们的政治立场分歧很大,其中很多是不参与乃至反对国民革命的。换言之,在“打倒智识阶级”口号问题上,精英知识分子和国民革命一方不完全在一个论域之中。精英知识分子以智识阶级的使命在于发展学术思想为由,反对这一口号;国民革命一方尤其中共则以“革命”还是“反革命”为衡量标准,“打倒智识阶级”实际指向“打倒反革命”。

      二、中共“思想界联合战线”中的“智识阶级”

      “打倒智识阶级”不是中共的既定方针,改造“智识阶级”使其成为服务工农的革命知识分子才是共产党人的本意所在。国民革命的矛头所指是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为服务于这一目标,智识阶级一开始就成为中共党人的团结对象。中共“二大”宣言中就有言道:“愿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联合起来,做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11)1923年1月,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发表《反动政局与各党派》一文,主张各派进步人士“加入打倒军阀官僚的联合战线”。此处的“进步人士”包括全国工友、国民党诸君、青年学生、好政府主义者、工商业家、研究系左派、益友社、政学会诸君等,范围相当之广泛。(12)很明显,广义上的智识阶级基本上都被包含在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