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治理热潮的观察与思考

作 者:
李艳 

作者简介:
李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信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国信息安全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4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各国对互联网发展的战略重视程度加深,国际社会各方围绕所谓网络空间“治理权”的斗争日趋激烈,但美欧等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技术、资源与机制优势,强力维护“私营部门为主导,美政府一家独大”的既得利益治理格局。2013年6月,“斯诺登事件”似乎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各国“治理权”意识空前高涨,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大事不断,国际社会掀起新一轮治理热潮。

       2013年9月,巴西总统罗塞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措辞严厉地谴责美国家安全局(NSA)的监控行为;10月,包括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互联网社会、万维网协会(W3C)以及五大区域性互联网地址注册机构等在内的国际重要互联网机构联合发布“蒙得维得亚”声明,共同谴责NSA,呼吁实现ICANN与IANA功能的“全球化”;同月,ICANN主席杰哈德亲赴巴西,与罗塞夫总统共商治理改革大计,决定共同举办“互联网治理未来之全球多利益攸关方大会”(巴西大会);2014年3月,美政府宣布拟移交互联网管理权,引起国际社会各方强烈反响;2014年4月23-24日,备受全球瞩目的“巴西大会”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97个国家的1480名代表与会,77个国家派出部长级代表团,来自46个国家的代表共提交了188份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会议发表了《网络世界多利益攸关方声明》,推出所谓未来互联网治理“全球原则”与“路线图”。接下来,国际电信联盟(ITU)全权大会亦将于10月在韩国釜山召开,该会旨在继续2012年底迪拜大会议程,继续拓展ITU在互联网治理中的作用。在这股热潮中,国际治理形势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首先,传统治理阵营出现松动。一直以来,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有两大阵营,一是以美欧等国以及主要国际互联网治理机构等私营部门共同组成的所谓“多利益攸关方阵营”;二是以中、俄、巴西、南非、阿拉伯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所谓“主权阵营”。前者作为现有治理格局的缔造者与既得利益者,一向强力维护现有治理机制;后者为切实参与治理进程,促进治理格局的公平、公正,主张在联合国等相关国际框架下实施综合治理。“斯诺登事件”使美国一直以来以“自由”、“稳定”为名,反对所谓政府介入互联网治理的“双重标准”暴露无遗,包括美传统盟友,如欧盟等国在内的各国对“治理权”直接关系国家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利益维护的认识更加深刻,重塑治理格局,分享治理权的决心更加坚定。美欧阵营内部亦出现离心倾向,欧委会明确提出为确保网络安全,将力争与美分享互联网治理权,并将未来两年作为重新划定互联网治理版图的关键期;包括ICANN在内的主要国际互联网治理机构联合发布“蒙得维得亚”声明,充分表明,这些机构为维护其国际合法性,刻意拉开与美政府之间的距离。ICANN甚至主动寻求与“主权阵营”巴西政府的合作。国际互联网治理专家米尔顿穆勒据此称:“互联网治理领域,一些有着潜在重大长远影响的重新结盟已然出现。”

       其次,ICANN全球化成为改革要务。当前,在各种治理平台与国际场合,国际社会各方均将ICANN全球化问题纳入会议议程。明面上是因为ICANN合同明年将到期,而美已于3月份放出“放权”信号,ICANN亦宣称将ICANN与IANA功能全球化作为机构改革之要务;但深层原因是因为经过“斯诺登事件”,各国再次深刻认识到改变美国单独控制ICANN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实际上,ICANN国际化问题即ICANN的合法性问题一直就是治理领域的头号难题。互联网治理发展伊始,国际社会各方就深谙互联网资源分配与管理权的重要性。正如Kenneth Neil Cukier所言:“‘互联网治理’虽然会呈现公共政策的特点,但其本质上仍是‘互联网技术功能的协调’,其治理核心包括四方面:域名、IP地址、协议和根服务器。控制这四方面就控制了互联网,就如同掌握了一国中央银行和掌控了该国的货币供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础网络资源的管理分配权与技术标准的制定权,是国际互联网治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互联网治理的话语权与主导权掌握在谁手中。因此,从一开始的IFWP进程,国际社会就致力于建立一个能够得到世界范围认可,具有公开合法性的机制框架,发挥国际互联网功能协调中心的重要作用,但这一愿望在美国的一手策划下落空。最终仍是按照美国政府的既定思路,政府与后来的ICANN Very Sign公司间以合同协议的方式,形成了一个看似由私营部门主导,实则美国政府具有决策影响力的“治理模式”。在随后的WSIS进程中,国际社会继续挑战这种状况,WSIS进程之初,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强烈反对,但美国凭借资源、技术与机制优势,运用外交手段成功说服欧、日等盟国在最后关头改变立场,使得WSIS进程最终承诺维持ICANN现状。此次,各国认识到,历史不能再重演,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与措施”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ICANN应终止与美政府的“合同关系”;英国建议为彻底消除美国对ICANN的影响,应将ICANN总部从美国迁至日内瓦;欧盟还制定出详尽的ICANN全球化“时间表”。

       第三,政府间国际组织着力强化互联网治理功能。众所周知,在所有力图在互联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国际组织中,ITU无疑走在最前列。ITU凭借其组织WSIS进程的契机,为其“涉足”互联网治理事务打好前战,并很有预见性地成立了WSIS论坛,自2006-2013年,每年举行一次,不断为其参与治理事务拓展空间;2012年,更是借迪拜大会修改国际电信规则条约之机,进一步扩大其合法性。今年10月即将举行的ITU全权大会将继续秉持迪拜大会精神,致力于在治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联合国亦在积极推进互联网治理论坛(IGF)的改革。IGF作为最为重要的治理国际对话与交流平台,它在促进共识,推进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从未被赋予任何形式的基本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组织松散的、议题分散的国际论坛,它存在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为改变这一状况,联合国正在拟定相关改革措施,计划将IGF改造成具有实际治理功能的平台,具体措施将于2015年出台。与此同时,为配合相关进程,联合国与ITU还共同推动“WSIS+10”议程,旨在通过对WSIS十年进程的回顾,重新梳理治理领域的成果与问题,找到未来治理改革的重心与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