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票信息查询 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一种违规方式是使用不合规发票套取资金,经常出现在材料费、办公用品、测试费和加工费这几个科目。从审计结果看,现阶段不合规发票比例还比较高,需要审计人员特别关注。 目前绝大多数省市开通了发票查询网络平台,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其他发票均可以在国税或地税网站上进行流向核实。查询人员可直接进入相应省市国税或地税网站,找到“发票查询”对应的链接,输入发票信息查到结果,也可以利用友商发票查询系统进行不同省市发票流向的核实。对于网上发票查询系统未包含的发票,可先找到发票开具单位所在地,再向所在地区(县)税务局进行电话核实。 通过核查发票流向可以核查出大多数不合规发票,但目前大多数网站和电话平台提供的发票流向查询服务还无法完全满足审计取证的需要:一方面查询结果报告不详细,审计人员无法根据查询结果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查询数据库中的信息不完整,一些类型的发票无法对比金额等关键信息,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二、单位信息查询 审计过程中往往需要搜集业务主体的相关信息,比如审计准备阶段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审计实施过程中对业务往来频繁的单位进行核实等,通过了解基本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通过核实业务往来单位发现重要的审计线索,取得有力的审计证据。 准备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进入被审计单位的主页收集相关信息,包含单位规模、人员构成、组织结构、岗位职责、重要业务活动等。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其他信息渠道收集与被审计单位或主要负责人相关的信息,筛选与审计有关的线索或证据。 实施阶段对证据进行核实。从账面上往往能发现一些可疑的业务或线索,但审计证据可能并不充分,还需要其他证据加以证实,充分利用互联网可以取得一些有效的证据。比如笔者曾经在审计中发现一笔信息咨询费业务,财务报销单据没有异常,但分析发现该单位发生这类业务的可能性不大,初步判断业务可能不真实,因此笔者在网上对开票单位进行搜索,发现开票单位是专门办理预付卡业务的公司,由此证实了当初的判断,收集到了可靠的审计证据。审计中也会遇到一些公司开具的发票内容与实际的经营范围不符的情况,如果发现同一公司有多笔这样的业务就需要引起关注,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与公司有关的信息,核实公司的经营范围,还可以在各省市工商部门开通的企业信用查询网站进行核实,如果发现经营范围完全不相关,就应该找当事人核实。对于关联交易的问题也能通过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核实,目前大多数省市的企业信用网都可以查询到公司法人、成立日期、注册资金、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一些升级后的省市企业信用网还可以查到出资人、企业变更经历等更详细的信息,通过对比法定代表人、出资人等信息可以发现一部分关联交易。 三、人员信息核实 与人员有关的业务支出主要是差旅费报销和劳务费发放,审计中如果发现这两方面都存在不合规情况,可以从网络平台获取更加可靠的审计证据。 核实差旅人员信息,可以核对差旅人员是否与人事部门数据库中的信息一致。而对于核实劳务人员信息,通过网络上身份证编号规则可以识别一部分完全虚假的身份证信息,对疑问较大的可以通过专业网站进行身份证信息核实。要想更充分地发挥公开信息平台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审计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在海量信息中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信息公开部门,尤其是工商、税务等国家行政机关,要加大数据公开力度,将更多更详细的数据加以公开,便于审计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只有将以上两方面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平台在审计取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