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18(2014)05-0018-04 一、“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中国教育史的两个关键词 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构成部分,实现教育“中国梦”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懈追求。教育“中国梦”内涵丰富,核心是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1]的近现代教育——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体系。实现教育“中国梦”的起点和核心则是“教育自觉”,即在构建“近代化”、“中国化”的教育意识、制度、体系等层面的觉醒。概而言之,“中国化”和“近代化”的统一,是“教育自觉”的根本追溯。 “教育自觉”与“教育输入”相互交织是近代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特征。欧美近代化成果携武力入侵,使清末朝野上下从“天朝上国”中惊醒,进而催生了包含“教育自觉”在内的多个层面“自觉”。“教育自觉”萌发后,多维度地规范着“教育输入”活动。在“教育输入”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探索中,“教育自觉”程度不断提高,进而推动“教育输入”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发展。因而,在“输入”中不断“自觉”,在“自觉”中不断提高“输入”水平,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线索,“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由此也成为两个关键词。 1.“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清末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一部近现代中国教育史,既是一部“教育输入史”也是一部“教育自觉史”。近代中国教育发端于清末,建立在“教育输入”基础上。所谓“教育输入”不仅包含了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经验等方面的输入,甚至含包含了学校的整体输入乃至教育研究者、教育从业者的输入,后者如教会学校、外国教习等层面的输入。清末是中国“教育输入”的发端期,“教育输入”从最初的断章取义式的“点滴输入”逐渐发展到新政期间的“全面、系统输入”——构成了清末社会转型期间教育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随着“教育输入”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传统(以及教育传统),在遭遇“舶来之物”时,必然面临着“调试”的重要命题。如何在“教育输入”基础上,在思想乃至体制的冲突中建立“中国化”的近现代教育体系,对教育家群体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一命题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服务于当时“教育救国”需要,建立近现代意义上的教育体系;二是如何保持“中国”颜色(即“民族性”),建立“中国化”的近现代教育体系。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教育“民族性”和“时代性”统一,在教育全球化(世界化)背景下建立“中国特色”教育,而其根本依托则是“教育自觉”。 从理论上看,“教育自觉”在学术上是由于“文化自觉”的逐步延伸而“自然生成”的结果。教育与文化联系紧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教育不仅选择和传递文化,同时也创造和更新文化[2]。作为“文化自觉”的提出者,费孝通在其《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一文中将“文化自觉”[3]延伸到了教育。由此,“文化自觉”体系以及要求“自然”地延伸到“教育自觉”层面。“教育自觉”所涉及的内容与“文化自觉”[4]基本类似,即处理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中国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也就是追求教育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自觉”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持续发展过程。因此,对于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家群体来说,“教育自觉”要求他们高举“时代性”和“民族性”统一的大旗,将对文化传统、教育传统的系统分析和总结与社会发展趋势有机结合,在不同阶段建立显示中华民族特色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它包含了教育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等环节。 2.在“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互动中前行: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演进逻辑 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有着自身的逻辑:“教育输入”是一条“明线”,而“教育自觉”则是一条“暗线”,二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的构建与发展。从“洋务运动”学习英、法直至近年“博采众长”,无不在某种程度上留下“输入”印记。系统和全面审视“输入”的历程,不难发现,每一次“输入”都伴随着主动的“选择”和“多维度”改造,从“输入”对象选择,到“输入”内容的选择、解读(甚至是转译),直至将其中的“元素”运用到各阶段的教育理论、体制的构建,都充斥着“自觉”的精神。可见,“教育输入”和“教育自觉”是密不可分的。“教育输入”从多个维度引发甚至推动了“教育自觉”,“教育自觉”的程度又决定了“教育输入”的内容、程度和走向;“教育自觉”的程度体现在“教育输入”与教育传统结合程度上,并具体落实在教育实践中。概而言之,在历史的长时段上,“教育自觉”与“教育输入”遵循着“教育思想自觉——教育输入——教育体系构建与运作——教育反思与自觉——新的教育输入……更高程度教育自觉”的逻辑;在历史的横断面上,“教育自觉”与“教育输入”遵循着“教育思想自觉——教育理论的选择、输入、解读——教育制度构建与调整——教育体系的运作——教育内部的冲突及解决”逻辑。这一立体的发展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也将成为教育“中国梦”的根本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