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厥美  

——谢灵运山水审美易学解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傅志前(1970-),山东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与景观设计,山东 济南 250061

原文出处:
周易研究

内容提要:

晋宋之际,山水诗人谢灵运提出“贞观厥美”的山水审美观。“贞观厥美”的核心是“贞”观山水,就是以一种中立不倚的方法来观山水之“正”,以体察天地万物之“真”。这种山水审美观,要求排除任何因素的干扰,保持纯净而无杂念的审美状态观察出真实的山水,以此体现山水之原美。与玄学的“得意忘象”相比,谢灵运提倡的这种山水审美观不仅追求物象之本,而且追求符合物性之美,以求象、意合一,因而更能原自然山水之美。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207.22;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14)04-0063-05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谢灵运出生在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省上虞市),他在刘宋时期具有极高的文学地位,“文章之美,江左莫逮”①,被后人尊为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山水诗文创作中大量引用《周易》经传中的文辞,明人王世懋在《艺圃撷余》中讲:“谢灵运出而《易》辞、《庄》语,无所不为用矣。剪裁之妙,千古为宗。”②近人黄节先生在《谢康乐诗注》序中讲:“康乐之诗,合诗、易、聃、周、骚、辩、仙、释以成之,其所寄怀,每寓本事,说山水则苞名理。”③《周易》经传中不仅具有山、林、泉、泽、湖等丰富的自然物象的引用与比喻,而且具有丰富的自然山水审美意象,谢灵运运用《周易》爻辞来描述自然景象,《周易》典籍中山水之象描述成为诗人山水诗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例如谢灵运在《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中写道:“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④诗人引用《解》卦《彖传》描述的万物当春之际“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的景象,和《升》卦的《象传》描述春天“地中生木”的状态,表达山中春天万物复苏时所显现出的勃勃生机:“初篁包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谢灵运集》,第76页)他在《富春渚》中写道:“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谢灵运集》,第32页)诗人取《坎》卦的《象传》所讲的“水洊至”的流水叠连而至,形成“重重险陷”之象,描述“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谢灵运集》,第32页)的富春江水流过渚洲的险象。

      谢灵运隐居始宁期间,他的文学才性和山水之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交融,“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宋书》,第1754页)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认为山水诗文的创作是“研精静虑,贞观厥美”(《宋书》,第1770页)的结果,“贞观厥美”就是以合乎天地之正道的审美心态赏会山水,“贞”观山水成为谢灵运山水审美的基点。本文将“贞观厥美”作为对谢灵运山水诗文研究的切入点,探索《周易》对谢灵运山水审美的内在影响。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贞”具有占问、卜筮之意,卜筮的目的是预测事情发展趋势,“《易经》的占筮已不是简单自发的、单纯经验性的占卜”⑤,“而是从中开发出宇宙观和本体论”(《易学本体论》,第218页),这是“万物资始”和“万物资生”之“正”道,是卜筮追求的目标。因此,刘大钧、林忠军先生认为:“贞,一正固;一占问”⑥,而贞的其它释义如“诚”、“固”、“真”等,都可由“贞”的“占卜”、“正固”二义引申出来。

      在谢灵运山水诗文中多次出现“贞”,如:

      缁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过始宁墅》)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登永嘉绿嶂山诗》)

      盛明荡氛昏,贞休康屯邅。(《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

      刚柔性异,贞脆质殊。(《山居赋》)

      企坚固之贞林,希庵罗之芳园。(《山居赋》)

      咸自得以穷年,眇贞思于所遗。(《山居赋》)

      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述祖德》)

      研精静虑,贞观厥美。(《山居赋》)

      谢灵运诗句中的“贞”主要有“正”、“固”、“占卜”等意思。首先,“贞坚”、“贞休”、“贞观”、“贞思”的“贞”为“正”义,诗人效法“便物各得其正”⑦,以天地之道观生命的价值和山水的意义。如“咸自得以穷年,眇贞思于所遗”(《宋书》,第1771页),诗人有感于隐士的言行,以自得为生命目标,认真观察思考他们的言行事迹。其次,“贞林”、“贞脆”的“贞”是物之“固”义,“贞脆”之“贞”与“脆”相对应,有“固”义,说明山中植物的本性——坚韧之性。“贞林”之“贞”说明婆罗树冬夏不凋的本性——坚固之性,以此喻指佛祖讲法场所,表达心系西方净土之意。再次,“履二美贞吉”(《谢灵运集》,第38页)则是诗人借用《履卦》九二爻辞的“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之意,表达自己隐居的意愿,此处的“贞”应是占卜的意思。

      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认为:“研精静虑,贞观厥美。”《系辞》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李鼎祚在《周易集解》中引陆绩注:“言天地正,可以观瞻为道也。”⑧屈万里先生在《读易三种》中讲:“贾子《道术篇》曰:‘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据此贞即真。”(《周易经传白话解》,第297页)“贞”与伪相对,“贞”有“真”义。刘大钧和林忠军先生补证:“古‘贞’、‘正’互假,‘直’、‘正’互通。”(《周易经传白话解》,第297页)故天地之道,以“正”而能观瞻(《周易经传白话解》,第298页),谢灵运以此作为“贞观厥美”审美的哲学基础。

      谢灵运以诗人天赋的山水之“正”观天地万物,感通山水蕴含的天地之“正”道,完整地体验山水之“真”,以此体现山水之美、林泉之志。钟嵘在《诗品》“宋临川太守谢灵运”条记载:

      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⑨

      钟嵘认为谢灵运的山水诗文中的文辞富艳,是经过精研和静虑而得。谢灵运着力刻画山水等自然物象,“内无乏思,外无遗物”,更多的是表现山水之质,展示“高洁”之志,正是“贞观厥美”的创作结果,即以一种正常的状态和正直的心态体现天地之正道。由此,“贞观厥美”成为谢灵运山水诗文创作的原点,山水成为其“贞”观天地之道在山水审美领域的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