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4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媒介化社会与新闻传播学的文化转向

       张鹏杰(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东南传播》,2014.6.11~13

      文化研究学派是西方新闻传播学界中的重要组成。但因为西方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巨大影响,国内文化研究学派理论的引介不多,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比较有限。实证的定量研究把论文做得非常精致,但也使我们的学术“匠气”十足,缺少思想的灵动;研究的问题具体而微,得出的结论也经得起科学的实证和证伪,但是许多问题的解决既不能拓展我们的认识,也缺乏理论的纵深。倡导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焕发学科发展的新活力。

      这种倡导,还源自于网络媒体的发展所带来的传播革命。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出现导致了媒体环境的重新洗牌,大众媒介的中心地位正在日渐丧失,以大众媒体的新闻生产为主要对象的传统研究尽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但它的中心位置也正在逐渐削弱。另一方面,社会在媒介化的同时,媒介也在朝着社会化方向大步迈进。社会化媒体的出现重新结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途径、思维习惯,重新定义了什么是交往、什么是传播,而新闻传播学目前却一直没能从理论上系统地解答这些问题,只是在某些细节上有所突破。事实上,一种更加宽广的研究视野正在学界形成。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提出了“小新闻”走向“大传播”的学科建设和科研的新取向,既要突破以采写编评、媒介经营管理为主的传统教学与研究,也要突破以“受众为重点、效果为目的”的大众传播学领域,走向以互动、沟通为重点,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索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之间关系的宏观研究。这种设想和提倡,与凯瑞的文化转向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在着力避免“‘传播’把我们引向某个孤立的生存片段”的倾向,试图“把我们引向生活总体方式的研究”。这也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的主要内涵。深圳大学丁未教授即将出版的新著《流动的家园:“攸县的哥村”社区传播与身份共同体研究》即是以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湖南攸县籍在深圳开出租车司机群体的传播行为所进行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丁未正是《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的译者。

      当前,新媒体研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热点,并且呈现出与信息管理、网络技术等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态势。这些研究无疑会丰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手段,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但这种趋势也使“我们与在人类学、文学研究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占核心地位的批判的、阐释的、比较的研究方法整个地割裂开来。”在新媒体研究中,具有宏观的文化视野的理论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倡导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不同的传播学思想,提升学科的理论层次和跨学科对话的能力。

       阅读类APP的现状与趋势

       毛文思/《出版参考》,2014.5下.9~11

      趋势:丰富内容呈现,拓展盈利模式,满足个性需求

      1.4G推动内容呈现向富媒体发展。2013年12月,三大电信运营商均获得了4G牌照,标志着4G时代正式到来。4G的不断推广,必将使手机用户规模进一步提升,也将进一步激活市场竞争机制,阅读类APP的产品数量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而随着4G的推广,移动阅读也必将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带宽的增加、网速的提升让用户的移动阅读体验更加流畅,可承载更高质量的视频和图像,由此用户对于APP的内容呈现和产品设计也将提出更高要求,集文字、图片、音视频于一体的富媒体内容将逐步取代单一的纯文本内容,尤其是视频比重将大幅提升,成为阅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广告等内容增值手段或成为主流商业模式。当前,国内用户付费阅读的习惯尚未养成,内容付费仍然比例较低。因而长久以来以“版权售卖”作为盈利模式的内容方和平台方,会感到APP的投入多,收益慢。因此目前大多数出版商开发APP产品,一来是为了打造一定知名度,二来是尚没有探索到突破性的数字化发展路径。在短时期内难以通过内容实现盈利的行业状况下,以广告植入等增值手段或成为阅读类APP获取盈利的突破口。

      3.依托用户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阅读。移动终端带有与生俱来的个性化属性,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日益得到重视,因此给予用户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内容和服务产品将成为阅读类APP的发展趋势。以资讯阅读APP为例,在互联网时代,各个门户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有很大的趋同性,故而会造成很多重复阅读,同时并不是所有内容对于个体用户都具备阅读价值和兴趣。这正是当前基于数据挖掘的资讯阅读类APP广泛兴起的原因。可以看到很多资讯阅读类APP都设置了推荐及订阅服务,即是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阅读的需要。此外,随着平台型APP资源聚和能力的进一步加强,独立APP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除非已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产品特色,否则难以与平台型APP相抗衡。出版社自主开发的图书APP亦是如此,出版业的资源本就较为分散,而从用户的阅读习惯来讲,也更加倾向于在一个平台上能够阅读到更多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