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意识下的深挖与深耕  

——德国报刊业发展考察报告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全来,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陈朝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社总经理

原文出处:
传媒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4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13年9月,笔者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期刊代表团赴德国,通过学习和考察了解到了德国媒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德国出版传媒集团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运营方式,还拜访了几家有代表性的传媒企业,与他们进行了广泛交流。我们发现德国同行和我们一样,对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高度重视,同样也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间的转型、融合上大费周折。

      深度挖掘市场

      在德国纸媒中,期刊业的发展势头远远好于报纸。这是由于网络媒体与报纸的重合度较高,两者均以新闻信息为主,而期刊则是以深度报道为主,内容重合度较小。从形态上看,在网络上阅读期刊是受局限的,而阅读纸质期刊已成为许多人的休闲方式。在没有出现柔性显示屏之前,期刊是难以取代的。

      不仅如此,德国期刊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势头,就是以细分市场为特征的趋向愈来愈明显,且取得了成功的突破。

      在德国,铁路杂志和农村杂志是近年来增长最好的期刊。即使同样受到网络及新媒体的冲击,在今天,德国依然是期刊人的天堂。其原因,一是各家出版机构完全按照企业形态独立运营,出版何种定位的刊物,刊发什么样的内容,在产品研发及内容生产上,自主空间非常大。二是读者基础及阅读传统上的习惯优势。德国人是世界上最热爱阅读的民族,平均每1.7万人就拥有一家上规模的书店,8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共有12万个摊点销售报纸杂志;时至今日,14岁以上的读者(约6500万)中92.2%仍有阅读杂志的习惯,传统媒体的信任度高达63%,这里面,杂志的信任度又高于其他传统媒体。作为一个以理性著称的民族,遇到重大新闻热点事件,德国人并不满足于简单的资讯获取,而是要看到独立的观点、深度的调查分析,因此对期刊有比较大的阅读期待,这是难以比拟的市场基础。三是相对完善的网络秩序及对版权的高度尊重。德国没有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网络读者要看某家媒体机构的内容,必须得上该媒体的网站,所以,他们的网络版,有些是收费的,但多数是免费的,主要功能是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增强品牌影响和品牌认同,以及引导读者去购买其纸质刊物。四是期刊自身的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及精准的相关多元化经营。一如《时代周报》在总结其成功之道时所指出的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危机意识很强、不断创新;二是高度重视员工素质,只招高素质员工,为出精品打好人力资源的基础;三是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从文字、版式到内容结构不断求新求变;四是一直注重与年轻读者保持接触与互动,注重对年轻读者的培养,比如对大学生订阅实行半价优惠;五是始终保持对新产品的投资;六是与数字时代齐头并进。

      德国期刊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除了宏观层面上的管理优势、读者优势和秩序优势之外,也与各家媒体出版机构在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及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努力分不开。

      深耕细分市场

      杂志可以说是彰显德国作为知识型社会的一个符号和载体,任何细分市场几乎都有专业的杂志为目标读者提供精细的服务,光计算机类的杂志就有上百种,而仅仅针对纹身的杂志也有六七种,这些杂志在创刊之前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摸准了读者的需求,不断与读者互动,采编团队与特约撰稿人基本上都是细分领域的行家里手,推出的报道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服务性和前瞻性,读者的忠诚度都比较高,对该领域涉及行业的广告主也比较有吸引力。

      有一类企业杂志,定位也很精准,而且刊物的质量也不比媒体出版机构的差。因为受网络冲击,这两年德国也有包括《金融时报》、德国国际通讯社在内的一些传统媒体机构倒闭,整个德国注册在案的4万多名记者中有1万多人投身于企业杂志,所以这些免费定向发行的杂志,也很受读者欢迎,有的发行量还不少,不仅为企业的品牌及对消费者的服务起了很好的媒介作用,在经营上也有盈利。比如德国铁路总公司创办的一本月刊《mobil》,只在火车上派发,但封面人物都是独家采访的名人、明星,制作水准很有大刊范儿;而他们同时还办了一本在火车站内发行的杂志,主要是各种消费指南,很受读者欢迎。而另一企业创办的只在药店可取阅的医药类杂志,因为撰稿人都是业内公认的专家,服务性和指导性很强,在读者中的权威性很高,在广告运营上,同样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强化精品意识

      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突破点在哪里?答案除了质量还是质量,这是在德国培训期间,从业界和学界传来的共识。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平台的崛起,一方面让公众发言的门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让网络用户置身于资讯泛滥的汪洋大海中无所适从。传统媒体不可能与网络新媒体拼信息、拼速度,只能在独家见解、深入调查、详尽分析、精细制作等方面下工夫。

      不莱梅应用大学媒体创新实验室的Leif.Kramp博士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很多传统媒体机构因收入下降而开始节约预算,但那些扩大营销宣传费用而对编辑部减员节支的媒体机构,大方向错了,现在活得比较好的媒体机构,有个共同点,就是更加重视对编辑部的投入,使报道质量更有保证,从而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明镜周刊》作为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时政新闻杂志,他们有一套严格而完整的选题甄别体系,对记者的采访量及编辑的统筹工作也有严格的要求,还有一个几十人的后勤系统,对选题涉及的采访对象进行核实并提供各种背景资料支持,这就保证了其精心推出的重点报道的质量,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维持了口碑,对销售起到核心作用。而旅游、健康、历史是德国读者最喜欢的三个阅读主题,这部分也是《明镜周刊》打造的核心内容,他们网罗了一大批在这些领域有积累的专家,不仅担负《明镜周刊》常规版面的采编生产,还更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专刊单独销售,比如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但《明镜周刊》在去年9月份就推出了一册《一战特刊》,整本杂志就这一个主题,资料翔实、分析独到、图文并茂,很多外国同行都将其买去作为借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