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的情感表达与定语句位占据的语用斜坡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国宪,男,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句法语义研究,E-mail:gxzhang6@hotmail.com;卢建,女,东京大学博士,日本名古屋大学教养教育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句法语义和中日语言比较。

原文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

本文依据现代汉语的真实语料,考察了主内定语和宾内定语在感情、态度、意向和情绪等情感表达上的主观性程度差异。语言事实表明,占据不同句法位置的定语具有迥异的语用属性,宾内定语是一种容易以“自我视点”为中心的句法成分,它比主内定语更易于表达说话人的自我情感。由此,现代汉语的定语存在着一个情感表述的主观性语用程度斜坡:宾内定语>主内定语。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10 期

字号:

      一 引言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的修饰性句法成分,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语义算子,从而承载着复杂的主观和客观语义信息。在当今有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修饰性句法成分的语法意义通常是将其置于短语的层面观察、描写和归纳的结果。(朱德熙,1982)这种做法对于状语和补语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定语则显得有些简单。就句子层面而言,现代汉语的定语跟状语、补语有着不同的句法分布。通常情况下,后者只能占据一个句法位置(不包括语用移位),而前者则可以获得两个句法位置:一个是位于主语中心语前(称为“主内定语”,标记为“”),另一个是位于宾语中心语前(称为“宾内定语”,标记为“”。新近的研究表明(张国宪,2011),作为句法形式表征的句法位置不单纯是语言线性特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其自身蕴含着丰富的语义内涵。由此可见,将可以拥有两个句法位置的定语作为一个内部匀质的句法概念来定义和描述存在着偏颇,抹杀了定语(尤其是相同词项的定语)因句位占据不同而引发的意义上的系统差别。我们先看一个句对:

      

      就语义解读而言,数词所对应的概念意义少有歧义,尤其是实指,基本上表述的都是确切的数目义。不过,这并不妨碍受话人对数词可以有不同的识解。按照认知语义学的基本思路,语义结构的意义一部分属于“语言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另一部分属于世界“百科知识”(encyclopedic knowledge)。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没有清晰的分界线,今天词汇化了的语言知识其实有可能就是昨天的百科知识,今天的百科知识在适当的语境中就可能被使用为语言意义,并可以逐步转化为语言知识。稍有点儿语法知识的人都会知晓,例(1)中的“15条”是个定语,其中数词“15”表达的意义是“14加1后所得的数目”,这种“语言知识”在(1a)和(1b)没有区别,是词典上能够找到的规约性语义。①不过,除了这种规约性语义之外,话语中的数词还可以蕴含着更为深层的隐性意义。比如,(1a)位置上的“15”是个全称量,表现的是一个全称命题,可以解读出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大鲵总共是15条的意味。由此,上海热线在报道这则新闻时用的标题就是“世博15条参展大鲵全部死亡因不适嘈杂环境” ,记者在谓语动词“死亡”前用的不是“相继”而是“全部”,但二者传递的命题并没因此而改变,其区别只在于这儿凸显的是“量”而(1a)凸显的是“序”。再来看一下(1b),句中作的“15”则是一个存在量,表述的是一个特称命题,说话人只是提供了大鲵死亡的数目,至于参展的大鲵总共有多少条则无法从话语中得以推导,所以就真值语义而言,(1b)中的“相继”不能用“全部”来替换。这种现象说明,在无标记情境下,数词居于位置比居于位置所表述的“量级”(scale)要高。这种因句位占据不同而引发的隐含义不需要凭借具体的语境,可以说是一种概念化了的百科知识。由此,就语法研究的任务而言,探究和揭示“隐性”的共时层面中已经概念化或者正在概念化的百科知识比描述“显性”的词类分布现实更为实用和重要。

      本文遵循当今认知语法“语法的本质是象征性的”(参看Langacker,1987:12)这一基本理念,将“主内定语+主语中心语”和“宾内定语+宾语中心语”认定为两个不同的构式,匹配着不同的语义结构。我们基于现代汉语的真实语料,重点考察在情感(affect)袁达层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主观性程度差异。

      说话人表达情感的语言手段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既可以借助情感谓词、语气词、副词、代词、时体标记等词汇方式,也可以借助语序、重复等句法手段。现代汉语定语所承继的主语中心语前和宾语中心语前的句位分布现实,为说话人借助语序手段表露情感提供了语法可能。本文将从感情、态度、意向和情绪等诸方面窥见因句位因素呈现的主观性表达梯度,从一个侧面昭示定语主观性表述的语用优势句位序列。

      主观性(subjectivity)普遍存在于语言使用之中,原本一切都是主观性的反映,不存在纯粹的客观。因此,不带有说话人情感、视角和态度的语句是不存在的,任何话语都会或多或少的带有自我表现的印记。不过,主观性确有程度高下之别,表现为主观性表述梯度,这就如同不同类型的语言在主观性的表现方式上有直白和隐晦一样。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将主观性程度低(几近于零)的情形笼统地称之为不带主观性或具有客观性。限于篇幅,本文集中讨论形容词作定语的情感表达现象。

      二 寄托着说话人的感情

      现代情绪认知心理学家把“有意识的经验”作为感情的重要特征。用当代著名情绪心理学家Frijda(1999)的话说,“感情基本上是指享乐经验,快乐或痛苦的经验”。②不难理解,感情是一种主观体验和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

      在人类的大部分语言中,有上类专司感情表述的动词和形容词,尤以后者为常。一些主观性痕迹比较显赫的语言对于这类词语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语法允入规则。比如日语,我们知道是一种带有浓厚“自我中心式”特征的语言,说话人习惯于以自身体验方式来把握事态,因此,说话人往往被“零标记化”,通常不参与语言的形式编码。例如:(不合语用法的句子我们用“%”标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