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E28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14)03-0018-06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商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基本条件。如果离开这一条件,两岸关系重回紧张与对抗状态,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断无建立之可能,这是被两岸关系历史发展所证实的事实。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对抗尤其是其中的军事对抗,对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就没有任何意义呢?与此相关的事态是,2008年以来,在中国大陆郑重提议商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形势下,台湾当局却屡次把“中共军力扩张”、“中共迄今未放弃对台动武”,作为影响亚太区域稳定以及台湾未来发展“重大威胁”,把大陆“放弃对台动武”作为两岸开启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谈判的先决条件。①如何看待台湾当局的这种诉求?果真如台湾当局所言,大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影响两岸建立军事互信的重大障碍吗?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深入研究两岸军事对抗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关系。本文首先阐述军事对抗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辩证关系,然后在检视各方台海战略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有益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台海永久和平的新型军事安全战略。 一、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目的是结束两岸军事对抗 两岸军事对抗是指1949年以来,分别管理台湾海峡两岸中国领土和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台湾当局,运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对抗。它主要表现为两岸自1949年以来所发生的各种冲突与战争,以及为准备战争而开展的战略筹划、军队建设、教育训练、武器装备研制与采购、军事外交等各种军事实践活动。两岸军事对抗是两岸敌对状态尚未结束在军事领域的表现。 应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军事对抗:一种是两岸为争夺中国“中央政府”的正统地位而导致的军事对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当时,全国尚有1/3的地区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在西南地区、中南和西北部分地区以及华东的闽南地区和沿海岛屿,还有140余万国民党军队。“国民政府”从南京先后辗转广州、重庆、成都,12月8日迁往台湾,继续以中国中央政府名义自居,宣称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大陆,并占据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与数十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此后,两岸各自在“解放台湾”、“反攻大陆”的口号下,进行了长达21年的军事争夺。1979年后,上述口号先后分别被“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所取代。现在,尽管两岸已经很久没有发生冲突与战争,但两岸仍存在两个相互敌对、相互否认的政法系统,由政治分裂而引发的军事对抗也未结束。 另一种是由于“台独”势力企图使台湾脱离中国而导致的两岸军事对抗。由于不同的历史认知以及对现状不满等原因,一部分生活在台湾的中国人产生了想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主权中分离出去的想法。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8年,赞成这种想法的人一度占据了台湾政坛,制造了一系列可能导致“台独”的事变,引发了两岸军事危机与对抗升级,从而结束了从1965年至1995年两岸事实上无重大军事危机与冲突的局面。 军事的根本特性是对政治的从属性。以上两种军事对抗,仅从军事的角度很难区分,但只要稍具政治眼光,区分并不难。毕竟,“战争只不过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面决不是什么独立的东西”,“战争有它自己的语法,但是它并没有自己的逻辑。”②在现实中,以上两种军事对抗随着台湾执政者的统“独”倾向不同呈现十分复杂的组合。总体而言,前一种军事对抗始终存在,但比重呈下降趋势;后一种军事对抗则呈现某种间歇性和阶段性特征。间歇性特征取决于台湾周期性选举的结果,而阶段性特征则取决于特定当权者“台独”倾向与行为的影响度。 从理论上讲,上述两种性质的军事对抗都可以通过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得以结束。“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③两岸政治纷争的这种性质决定了1949年以来一直持续的两岸军事对抗,虽然在“台独”势力执政期间增加了一些新的诱发因素,两岸及国际环境的变迁、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化也使两岸军事对抗拓展到一些新领域、衍生出一些新问题,④但是两岸军事对抗仍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发生的,也从未脱离内战的范畴。⑤未来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如果能够建立,其前提是共同承认两岸军事对抗的上述性质。即使依照台湾方面“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的表述,也应理解为是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排除。因此,如果两岸能够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标志着两岸共同承诺和平化解政治分歧,军事对抗将正式走入历史。 然而问题在于,在台湾现行法律制度下,“台独”已经获得了“合法的存在权”,不仅人民团体可以“主张分裂国土”⑥,而且像陈水扁那样的公职人员也可公然主张“一边一国”、推行“去中国化”。尽管他的言行有违“中华民国宪法”关于“一个中国”的规定,但却难以受到追究。“台湾的前途和命运应由2300万人决定”这种似是而非的口号成为岛内无人敢于挑战的“神圣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来两岸能够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台独”势力仍会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干扰破坏。同时,由于周期性选举导致的台湾领导人统独倾向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使已经建立的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面临“人走茶凉”、“人去政息”的命运。上述情况的出现无疑会增大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复杂性,使结束两岸军事对抗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