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战后的1951年,日本首相吉田茂于外务省主持“战前日本外交总回顾”的一连串内部检讨会议中,将退出国联视为战前日本外交“走入歧途”的第一步,认为退出国联,不啻自绝于国际社会;不能与主流国际社会同步的日本,自然陷于被孤立的命运,能寻找到的奥援,只剩下和日本同等命运,同样被国联唾弃的德、意两国。日本之所以于1936年与德国签定《日德防共协定》,1940年再组日德意三国同盟,无疑反映此一时代背景。日本既然步入歧途,仿若过河卒子,自认唯有孤注一掷,才能摆脱困境,遂有1937年中日战争,乃至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① 但令人好奇的是,在这份检讨日本外交的报告中,并未将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大陆扩张政策的不当;也未将失败的起点,定位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抑或是1932年3月的“满洲国”成立。换言之,对许多曾亲历中日战争的外交官来说,共同观点是:将日本自绝于国际主流社会视为导致日本外交失利的关键性因素。 在敌我相峙的态势中,日本在外交层面的失利,亦即代表中国外交的斩获。有鉴于此,本研究将聚焦于九一八事变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中日两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国际社会认同的角力过程,以及中国领导人蒋介石在前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诉诸国联,争取国际认同 九一八事变肇发之际,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人已不在南京。正巧他于当天早上,乘“永安”舰赴江西剿共②,直至第二天才得知消息。俟其赶回南京,已是9月21日,亦即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期间,财政部长宋子文于9月19日向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建议,由中日两国各遴选三人合组调查团,赴东北调查武装冲突的原因。③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旋于21日复电同意。唯宋子文却于22日取消此议,理由是关东军既已占领满铁沿线的所有城市,仅只调查,无法解决动乱;再者,关东军会如此跋扈,肆无忌惮地在中国拓疆掠土,也令人质疑日本政府能否约束军队掌控全局。④ 究其实际,宋子文之所以撤回原提议,主因乃在于蒋介石返南京后,“诉诸国联”已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既定政策。蒋对九一八的初步对应之道,可见于21日的日记,略称: 到京约会干部,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一面则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以出自卫之最后行动。⑤ 由此观之,诉诸国联虽出于蒋氏个人主张,但在政策拍板定案前,也曾与党政中枢人物商议。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戴季陶在上中央政治会议的报告中指出:诉诸国联一方面可博取国际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可趁机将国民的注意力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特别是,若能将国内公众舆论的焦点,从追究政府失土之责,引导为注目中国如何设法争取友邦支持,将有助于政府的政权安定。⑥ 至于为何放弃中日两国直接交涉,而将事变诉诸国际公论,当局的所见所思,可从三年后蒋所发表的《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⑦一文中得到答案。文章中蒋承认中国无力对抗日本,因此除了极力回避与日本的全面冲突以外,同时也回避与日本直接交涉,以免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但蒋进一步分析: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利益的对华政策,势必招致列国的抵制。⑧即便当下的英美,犹穷于应付世界性经济大恐慌所留下的后遗症;苏联正忙于国内第一期五年经济计划,暂且选择沉默相对。⑨唯一旦列强完成国内经济体系的调整,自不会放任日本蹂躏中国。职是之故,若日本不知悬崖勒马,中国只要忍辱负重,必能等到国际社会的奥援。⑩而诉诸国联,就是争取国际社会奥援的第一步,为中国与主流国际社会接轨奠基。 不过,决定援用《国联盟约》(以下简称“盟约”)第11条(11)要求国联调解的过程,在初期并不顺利。其主要症结,在于得不到英国的奥援。九一八事变消息传到欧洲的当天,正值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政策。全欧人心惶惶,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否崩溃,忧心如捣,自难关注远在中国东北的风暴。(12)况且事变前夕,中英两国关系并不融洽。自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高举与帝国主义决战的旗帜以来,英国在中国的特殊权益就不断遭受挑战,甚至被逼放弃汉口及九江租借地。英国鉴于深受中国“反帝废约”政策之苦,对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发难,尤其是事变初期强调维护其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权益,充满同情与谅解。(13)特别是英国国内舆论,肯定中国东北的繁荣归诸日本的长期耕耘有成,反而认为国民政府排日政策不当,才是引发事变的重要原因。(14)由于在维护殖民地的既得利益上,英国与日本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15),因而英国在事变初期的基本态度是主张中日直接交涉,亦不愿国联过度干预九一八事变。(16) 在英国积极声援日本提案,主张两国直接交涉的情况之下,9月30日,国联行政院通过“确信中日两国政府皆有维护和平意愿”的决议,不啻一纸空文(17);反而是9月22日将相关信息知会美国的决议(18),稍具实质意义。后者不独让美国可与国联共享相关资料,且为美国针对此课题与国联奠下合作之基石。 不过,日本不按承诺撤军,复派遣飞机轰炸锦州,是促使行政院成员国开始质疑日本态度的张本。是否邀请美国政府派遣代表参加国联行政院会议,则是日本代表与其他成员国意见对立的起点,也是行政院着手处理事变以来,英国代表第一次与日本代表意见相左。而10月15日,行政院以13∶1的投票结果,决议不顾日本代表反对,同意邀请美国政府派遣代表参加行政院会议(19),这无疑是日本在国联趋于孤立的第一号警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