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4)03-0031-10 在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中,人们会遇到一个令人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在流行的哲学教科书体系与毛泽东自己的特有的哲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人们又通常将这两种哲学置放在一起,特别是将毛泽东特有的哲学纳入到教科书体系之中,这往往既导致了教科书体系逻辑上的不自洽,也使得毛泽东独特的哲学思想被遮蔽。何以会出现这一理论困难呢?本文拟从解释世界的理论旨趣与改变世界的实践旨趣之双重逻辑出发,对此问题予以说明。毛泽东一身而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因而其理论活动便不可避免地会具有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双重性质。马克思曾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这一名言强调了改变世界这一实践旨趣的重要性,虽似并未否定解释世界的功能,但问题在于,对于一种哲学理论来说,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这双重功能是否具有统一性,或者说,在一个人那里,特别在一个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的人那里,解释世界的理论哲学或理论智慧与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或实践智慧是否会是同一种哲学。由于理论与实践关联的复杂性,很可能会在二者之间会出现不一致性。毫无疑问,考察这种不一致性,对于深入理解实践哲学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国革命的国际背景等种种原因,在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的毛泽东那里,这两者之间的不一致性有着特别典型的体现,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来考察这种现象。 一、从毛泽东对苏联哲学教科书的态度谈起 起源于普列汉诺夫、德波林、布哈林的苏联哲学教科书是毛泽东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凭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原始范本,而这一体系又是一种以解释世界为旨趣的理论体系,因而,毛泽东如何对待这一理论体系,直接表明了他一般而言对于理论哲学的态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毛泽东哲学中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之间的非同一性,是最为直接地体现在对苏联哲学教科书的态度上的。 毛泽东对待苏联哲学教科书的态度,一方面是认真肯定和维护,另一方面则是对之多有批评和改进。就前一方面而言,这体现在他不仅将之作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文本,而且还对据之编写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李达称赞有加,甚至本人也据之编写了一部哲学讲稿。但另一方面,对于苏联哲学教科书,有时的批评还颇为严厉。如在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人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一书关于矛盾的论述时,毛泽东便在批注中对教科书关于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论述做了批评,并在《矛盾论》中给予发挥。在关于矛盾的两个方面地位的互相转化问题上,毛泽东后来还直接批评了斯大林: 斯大林有许多形而上学,并且教会许多人搞形而上学……苏联编的《简明哲学词典》第四版关于同一性的一条,就反映了斯大林的观点。辞典里说:“像战争与和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生与死等等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上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这就是说,这些根本对立的现象,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它们只是互相排斥,不互相联结,不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② 在1964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他甚至还直接对教科书所依据的恩格斯的三大规律说提出了批评: 恩格斯讲了三个范畴,我就不相信那两个范畴。(对立统一是最基本的规律,质量互变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根本没有。)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同对立统一规律平行的并列,这是三元论,不是一元论。最根本的是一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就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没有什么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否定……事物发展,每一个环节,既是肯定,又是否定。 在1965年12月的杭州会议上,毛泽东又说: 辩证法过去说是三大规律,斯大林说是四大规律。我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矛盾的规律。质和量,肯定和否定……内容和形式,必然和自由,可能和现实等等,都是对立的统一。③ 不难看出,毛泽东对于苏联哲学教科书理论体系的态度是矛盾的,至少是双重的。 对于苏联哲学教科书这种矛盾态度,似乎更为戏剧性的体现在他对自己的哲学讲稿《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态度上。这部讲稿是毛泽东于1937年5至8月为在红军大学(后为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哲学课而写的,其中大部分在《抗战大学》上发表过,另外还有不少单独发行的版本④。从其内容来看,这部讲稿除了《实践论》、《矛盾论》之外,主要是依据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而构成的。史料表明,在准备和酝酿写作讲授提纲期间,毛泽东精心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其他一些中外哲学著作,并在其中一些著作中写下了大量的批注,如1937年4月4日以前对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批注,同年7月以前对米丁等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的批注等。因而,这部讲稿除《实践论》和《矛盾论》之外,可以说基本上是一部根源于苏联哲学教科书的理论哲学体系。毛泽东对这部讲稿的态度,一方面,从这个讲稿在从1938年到1949年十多年间便有至少19个不同版本发行这一点来看,似乎是相当肯定的;但另一方面,从后来只有其中的两部分内容即《实践论》和《矛盾论》在建国后正式发表,且从“值得注意的是,当斯诺在1965年问及此事时,毛泽东否认他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这部著作的作者”⑤这一点来看,毛泽东似乎又对这部讲稿十分不满,以至于不愿承认为其所作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