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目前,虽然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活跃。高校内部审计同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一样,虽然已经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但对于审计结果公开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不足,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相关概念界定 对于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有关概念的界定是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理论研究的起点。 1.高校。本文所称高校,不仅指国家公办高校,而且包括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2.处级领导干部。本文所称处级领导干部,是指高校履行经济管理责任的处级主要领导干部,主要包括高校党政群团管理机构、教学院系部、教辅单位、附属单位、校有企业等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 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本文所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对高校处级领导干部履行经济管理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后形成的结论性文书,包括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管理建议书和审计结果整改报告等。 4.公开。本文所称公开,是指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有关规章,对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公布的活动。 二、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意义 对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产品——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可以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监督、依法治校、审计威慑等方面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办学绩效,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1.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强化干部监督、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监督的重要内容,对监督制约权力、严肃财经法纪、规范管理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但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手段的综合运用,而结果的公开就是有效手段之一。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内部审计结果的可获得性,保障了学校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合力作用,改变过去干部监督部门单一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让广大教职工客观公正地认识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正确了解处级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为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群众认可基础。所以,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强化干部监督、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 2.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强化依法治校、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高校处级领导干部作为高等教育的战略参与者,对学校决策起到参谋作用;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管理者,对学校教育活动实施起到领导作用。因此,对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对于依法治校也变得更加重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不仅有利于将权力行使置于民主、公开的有效监督之中,也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推动处级领导干部切实在法律的规范内开展工作,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治教,依法作出决策,依法接受监督,并通过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从而促使高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进一步增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3.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强化审计威慑、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管理的组成部分,虽然独立性较差、缺少执法权,但其威慑作用丝毫不受影响。无论学校领导、处级干部还是广大教职工,对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客观性一般还是认可的。对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虽然不能左右干部的任用,但对处级领导干部本身的威慑作用也是存在的。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逢离必审”制度,甚至实行了任中审计办法,这虽然使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态化,但也会使高校处级领导干部对审计结果习惯化,审计人员处于完成任务、交差事的境地。但是如果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那效果可能大不相同。一方面,被审计高校处级领导干部就会关注审计结果,关心审计对自己的评价,关心领导、教职工对公开审计结果的反映,关心审计结果的整改,未被审计高校处级领导干部则会注意自己日常行为,以免重犯审计指出过的错误问题,这无形之中就会强化审计威慑;另一方面,高校广大教职工也会关注审计结果,关注审计对领导的评价,审计人员也会关心公布审计结果所引起的系列反映,从而进一步促使审计人员提升审计质量。 三、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面临的问题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和消毒剂。审计结果公开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最有效手段。但在我国,审计结果公开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对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国家层面尚未见到过专门的审计结果公告(本文对公告、公开不作严格区分,取公开之意),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审计结果公告,但只是初步的,还很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制度化。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更是面临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