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一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本土自始至终没有成为直接的战场。而中国,不仅沦陷区与其周边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影响。 关于中日战争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中国为视角和以日本为视角两大领域。以中国为视角的中日战争研究一直以分析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和军事政策为中心。虽然也有从中国国民角度进行的研究,但大多是对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的人和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的分析。对那些无逃身之所而留在沦陷区的普通百姓和在“后方”被发动起来,支持抗日战争的普通群众的研究还不充分。① 在以日本为视角的中日战争研究中,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实证研究,例如劝降汪精卫、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专题有一定的积累。其中一些研究将视角放在国民而非国家,对国防妇人会、在乡军人会等日本国内的国民动员进行了考察。②但是,这都是对日本国内情况的分析。中日战争爆发后,除被派往中国的日本士兵以外,一些从事军火生意的御用商人和企图利用战争大赚一笔的日本人也来到了中国。当战争告一段落,日军开始在沦陷区实施占领政策以后,许多谋求经济利益的日本企业也蜂拥而至。③不仅日本国内,还有一些当时在日本殖民地朝鲜、台湾甚至“满洲国”的日本人、朝鲜人和台湾籍人也纷纷前往沦陷区。但是对这些在中日战争期间来到中国的日本人,除了满洲移民和出征中国的士兵以外,研究成果乏善可陈。④ 因此,本文聚焦中日战争爆发前就居住在华北的日本人,尤其是天津的日本居留民,希望通过对他们如何面对战争以及如何被动员等问题的研究,从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角度来考察中日战争。作者认为华北是日军以及日本居留民的前线,但同时那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同于日本本国的“后方”。 一、中日战争的爆发与日本居留民的保护 1937年7月7日深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附近发生枪击事件。以此为契机,第二天8日早晨,日本支那驻屯军步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开始攻击中国军队。早在1936年4月,该驻屯军对外宣称人数“激增”的日本居留民受到华北共军的威胁,而北平、天津的共产党和“抗日团体的策动引发的不安”正在扩大,随之以保护本国居留民为名,把编制由原来的1771名猛增3倍,扩大至5774名。⑤ 7月11日,日本驻北平的驻屯军和中国第二十九军之间达成停战协议,事件看似会趋于区域性解决。但日本近卫文磨内阁却在同一天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将日本国内的3个师团以及关东军和朝鲜军派向华北,并向关东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第十一旅团、朝鲜军第二十师团下达出动命令。同日傍晚,关东军坂口飞行大队到达天津机场。⑥16日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在位于北平东北部的密云集结;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的主力于20日前分别在北平东北方向的高丽营和天津集合完毕;第二十师团的主力也在19日前到达了天津。⑦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宣布派兵的理由。在11日决定向华北派兵的内阁会议上,广田弘毅外务大臣附加了这样的保留条件:“虽决定派兵,但仅限于保护日本居留民和人数较少的华北驻屯军的安全自卫等必要情况下才实施动员”。⑧而一贯主张优先备战苏联,对与中国的战争持不扩大立场的参谋本部第一(作战)部长石原莞尔也基于保护滞留华北的日本居留民这一理由同意出兵。⑨也就是说,与增加支那驻屯军一样,保护日本居留民成了日本向华北派兵的理由。 卢沟桥事件爆发时,原日本支那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病重,并于7月16日去世。教育总监部本部长香月清司中将被任命为他的继任。由于天气不佳,原本11日就接受任命的香月在北平停留一天后于12日抵达天津。⑩ 支那驻屯军考虑到和中方交涉决裂的情况,于7月15日制定了作战计划并报告给中央。(11)该计划提出,作战行动开始时,首先“将北平城外的敌人扫荡至永定河以西”,对于在北平的日本居留民保护则要“力求万无一失”。(12)另外,天津的警备任务最初由支那驻屯步兵旅团的大约一个大队担任,第二十师团到达之后,由此步兵一联队承担预备任务。(13) 7月18日,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在天津访问了支那驻屯军司令香月并“道歉”。19日,第二十九军和日本支那驻屯军之间签署了停战实施细则(14),中日两军的冲突看似已被制止。但25日,在位于平、津之间的廊坊,两军又发生冲突,日本参谋本部随即命令对中国军队实施武力攻击。26日,当北平又发生广安门事件以后,支那驻屯军决定27日正午开始对中国军队实施攻击。近卫内阁于当天召开紧急会议,同意启动此前暂停的日本国内3个师团的动员。同时命令支那驻屯军进攻北平、天津的中国军队,并在取胜后确保当地的稳定。(15)28日清晨日本支那驻屯军对第二十九军发动总攻,并于当天占领了北平周围南苑和西苑等地的中国兵营。北平城内则因中国军队已撤退得以免遭战火。至29日北平、天津以及永定河左岸地区全部被日军占领。(16) 二、天津的日本居留民与居留民团的活动 中日战争爆发前,天津的日本人数为9373名,朝鲜人1962名,台湾籍人74名,总计11409名。(17)其特征是日本人从1936年开始剧增,而朝鲜人则是从1934年开始增加,到1936年与日本人一样出现剧增。当然,这与该时期的冀东秘密贸易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