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局”作为两岸商谈政治定位起点之理论探讨

作 者:
李鹏 

作者简介:
李鹏,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李鹏,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国家“985工程”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内容提要:

在解决两岸政治定位的结构性问题上,可以思考以“当局”作为起点来进行探讨,从而避免“骑马找马”、“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局。两岸在过去数十年都已经用“当局”相互称谓。从政治语义学上分析,“当局”正视了两岸公权力行使的事实,包容了两岸之间的“承认”抑或“否认”政治分歧,保留了未来开放性讨论政治地位的空间。从政治现实来看,两岸“当局”之间发展政治关系没有违背一个中国框架,两岸互称“当局”的身份可以体现平等协商、对等谈判,两岸可以从“当局”出发探讨最终政治定位并达成共识,两岸“当局”的政治定位可以为当前两岸发展政治关系提供灵活性安排。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590(2014)02-0001-07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重大转折,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目前进入了巩固深化的新阶段。面对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成为新的任务。在影响和制约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诸多难题之中,两岸政治定位是最具结构性的问题之一。为此,两岸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如刘国深教授的“国家球体理论”、张亚中教授的“一中三宪”、黄嘉树教授的“1比0.6”之说等,分别以“竞争性政权”、“宪法主体”、“法政系统”来试图对两岸进行定位。时任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在2013年的“北京会谈”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在开始探讨两岸政治关系时,建议先回顾1949年以来两岸政治关系的历程,判断目前所在的水平,其中可以认清双方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对方的,进而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主张;实际上,双方以往已经对两岸政治关系涉及的诸多方面做出了安排,可以将之归纳出来。①笔者据此研究发现,两岸在过去六十多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当局”互称,而“当局”的提法实际上已经隐含了政治定位的某些深刻涵义。在当前两岸已经就“一个中国”框架(架构)形成了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的情况下,可以适时思考以“当局”作为两岸政治定位的起点探讨发展政治关系的问题。

       一、两岸称谓“当局”的历史回顾

       如果回顾过去60年中两岸如何称呼对方的历史,我们发现,大陆比较早使用“当局”来称呼台湾的官方机构,而台湾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正式使用“当局”来称呼大陆官方机构。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大陆经常以“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反动派残余”、“蒋介石集团”等来称呼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势力,而毛泽东则经常是直呼“蒋介石”。如1960年毛泽东同蒙哥马利元帅的对话中,他就表示,“我们早就表示我们愿意同蒋介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②但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大陆就开始使用“当局”一词。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报告中就指出,“大势非常清楚,台湾当局追随美国苟延残喘的局面是决不能持久的”,“我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③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大陆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以后,“当局”基本上成为大陆对台湾官方的通用称谓。

       1979年元旦大陆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同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讲话中表示,“我国政府公布的对台湾回归祖国的大政方针,充分考虑了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的处境、利益和前途”,“我们希望同台湾当局共同为祖国的统一携手迈进”。④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特别强调说,“现在我们的方针还是以国民党当政者为谈判的对手”,但“台湾问题的接触面要宽,除了以国民党当局、以蒋经国为对手外,要广泛开展工作面”。⑤在这段讲话中,邓小平分别用了“国民党当政者”、“台湾当局”、“国民党当局”、“蒋经国”等来称呼台湾官方。1990年11月,杨尚昆在会见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时表示,“台湾现在的当局可以派人来谈。谈起来不一定就谈统一,可以谈各种方案,大家来讨论”。⑥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其中也提到“我们所说的‘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⑦胡锦涛担任总书记期间,也多次以“台湾当局”称呼台湾官方,如在陈水扁当政期间多次向美国表示,不要向台湾当局发出错误信号,以免损害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由此可见,“台湾当局”是大陆对台湾官方的最常用称谓,除此之外,有时也根据执政者不同称“国民党当局”、“民进党当局”、“李登辉当局”、“陈水扁当局”、“马英九当局”等。

       台湾方面对大陆正式称呼“当局”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此前台湾经常以“共匪”、“共党”、“中共”、“中共政权”来称呼大陆。如1988年国民党“十三全”大会通过的“现阶段大陆政策”决议中就有“我们必须将中共与中国分别界限”,“将大陆同胞与中共政权分别对待”的表述。⑧李登辉1990年在“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中共当局能体认世界大势及全体中国人的普遍期盼……”。⑨1990年9月13日台湾“中央日报”就两岸签署《金门协议》载文称,两岸红十字会秘书长陈长文及韩长林,代表两岸主管当局签署的所谓《金门协议》中,双方更体现了“务实原则,灵活策略”的作为。事实上,《金门协议》是两岸最高当局认可与授权完成的协议文件。⑩1991年4月30日,李登辉在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的记者会上更正式表示,“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海峡两岸应在交流互惠中,不否定对方为政治实体,故我们今后将视中共为控制大陆地区的政治实体,我们称它为大陆当局或中共当局”。这种称呼在陈水扁时期也有沿用,2005年10月7日,陈水扁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用“北京当局”来称呼大陆政府。2006年6月13日,时任“行政院长”苏贞昌在作两岸经贸政策宣示时也有“呼吁中共当局能尊重我政府的体制,尽速与我方展开实质协商”,“希望大陆有关当局能以实际行动,作出善意响应”等提法。马英九上台后,同样是以“当局”来称呼大陆官方,2011年5月,马英九在出席“世界国际法学会亚太区域会议”时表示,“台湾无法、也不会承认大陆的主权,但也不应、更不会否认大陆当局在大陆有效实行统治权的事实”。(11)2012年12月26日,马英九再度重申,“法理上无法承认在‘中华民国’的大陆领土上还有另一国家的存在,但事实上却不能否认在大陆有一个统治当局行使治权”。(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