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新视野:演化语言学 邓晓华/高天俊 演化语言学是以达尔文演化论为基础的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的问题。语言起源与演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语言演化的研究不只限于语言学领域,还广泛涉及其他许多相关的学科。近年来,包括生物学、遗传学、分子人类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考古学、人类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在内的诸多学科都参与到语言演化问题的研究中来,跨学科的合作便演化语言学迅速兴起。未来演化语言学的发展仍有赖于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中国学者也需要积极利用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参与到语言演化研究中来,演化语言学大有可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8~39 现代词典学:一个批评性视角 陈伟/赵彦春 文章从当下越来越频繁发生的词典事件入手,指出词典的意识形态倾向是历史唯物观的真实体现,也是当前全球化语境下的现实国际图景。为此,文章探讨并厘定了立足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维度开展批评性词典学研究的历史背景、学理接口与学科基础,并以批评语言学为纲勾勒出批评词典学的基本学科范式,最后点明了在国际软实力竞争时代,包括词典在内的语言产品、教学或研究活动开展批判性研究体现在文化软实力层面的社会建构意义。 《现代外语》,2014.2.189~198 语言研究的汉学主义——西方关于汉语汉字性质的争议 (美)顾明栋 汉语与西方预压之间的差异一直被视为中西传统的概念性鸿沟,围绕这一理论出现了一系列的想法与观点,而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即汉语必须从西方语言学的角度调查研究,汉字的性质也必须根据西方字母语言来定性,判断一个观点正确与否的最终标准在于基于西方语言材料而推演出来的概念框架;然而,能够像中国人一样对汉语形成语感、达到母语水准的西方汉学家少之又少,非本土的汉学家无法充分体会到汉字中象形表意的价值。这必然会导致语言哲学领域的汉学主义。其实,中国语言和欧洲语言都有其各自的历史起源和演变,也都有各自的性质和特点。所谓东方主义抑或西方主义与字母语言或字元语言本不相干,只有当有人将源于字母语言的理论套用到字元语言上时,“汉学主义”才会应运而生,反之亦然。欲正确理解汉语汉字的性质,首先要抛弃以形而上学的语音中心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为基础的西方认识论和方法论。 《南国学术》,2014.1.125~134 汉语语言能力量表制定的相关思考 为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和满足国家语言战略发展需要,我国亟须制定统一的汉语语言能力量表。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已有语言能力量表制定情况基础上,立足汉语特点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以及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尝试对汉语语言能力量表的研制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认为在汉语语言能力量表的研制过程中应涉及语言能力的神经机制、汉语标准母语的语言知识、汉语社会语言能力和汉语艺术语言文化能力四个层面。 《语言科学》,2013.6.58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