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反问”范畴的既有认识及其问题 现代中国语言学对于“反问”范畴的研究,始于中国现代语法学奠基著作《马氏文通》。其后,中国第一部现代修辞学著作——唐钺《修辞格》也对此作了分析。从此,几乎所有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和修辞著作都有论及,不过,迄今为止,“反问”依然是汉语研究中难以准确阐释的一个范畴。 早期语法著作对“反诘”或“反问”的讨论,最重要的认识应以黎锦熙、吕叔湘等人为代表。黎锦熙把疑问句分为“表然否的疑问”和“助抉择或寻求的疑问”。①吕叔湘使用的则是“反诘”概念,他明确指出“反诘”和“询问”在句子形式上“并无分别”,“反诘”是“假性问”,是“否定的方式”②。 这一认识深刻影响了语法学者。如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认为“有的疑问句是无疑而问,问话人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确定的见解……这种无疑问句叫反问句,又叫反诘句”。③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更明确提出:“所谓‘反问’,是提出一个不存在疑问的问题,且答案在问话当中,自然不需要回答。”④与此相关,一些学者干脆就直接把反问列为陈述句的一种。如刘月华等编《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王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都认为,反问句是一种“强调陈述句”。 而在修辞学界,从唐钺《修辞格》开始,几乎都认为“反问”是一种修辞方式,或者说是“修辞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将反问称作“激问”,认为这是为“激发本意而问”,“必定有答案”在其反面⑤。迄今为止,专门的修辞学著作在“修辞格”中也都予以介绍。一些语法修辞通论性的汉语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1991)也认为反问是一个修辞学问题,是修辞手段的一种。刘大为则把“疑问”分为“语法性疑问”和“修辞性疑问”两种,认为反问是“疑问句形式+让步推理”而形成的“修辞性疑问”。⑥ 无论是修辞学界还是语法学界,不管是叫作“辞格”、“语气”还是“句式”,对于反问的共同认识都是: 其一,反问是假性问。其中认识上的区别只是在于究竟是把反问归入“修辞”还是“语法”。如果是归入语法问题,则到底是归入“疑问句”还是“陈述句”。 其二,反问是无疑而问。其中认识上的区别在于究竟反问等于无疑而问还是反问是无疑而问的一种。 其三,反问表示的是对命题的否定。 其四,反问采用的就是“疑问句形式”。其中认识的区别在于究竟反问的成因在于“疑问句形式+强调语气”,还是“疑问句形式+让步推理”。 其五,反问的结果是不要回答的。其中认识上的区别在于究竟是不期待回答,还是不许回答。 这些认识可以说非常明确,已经形成一种固有的模式。但是,假如“引入新的语言事实”,也许我们会获得新的认识。⑦ 二、反问是否“无疑而问” 所谓“疑”是一种心理状态,表达的是对命题认知上的不确定,“反问”如果就是“无疑而问”,那么也就是说在认知上应该都是确定的。可是: (1)甲:老板,我明天到老家去看我父母,请假三天。 乙:他们不是下周要来吗? (2)甲:你要辞职? 乙:我不是早跟你说了吗? (3)甲:我明天去厦门。 乙:你不是还有课要上吗? (4)甲:小王已经离婚了。 乙:难道他们夫妻感情一直不好? (5)甲:我打算出国留学。 乙:难道出国就一定能比在国内学到更多东西? (6)甲:刘叔叔要给丁乐介绍女朋友。 乙:难道刘叔叔不知道丁乐出事? 这里的“不是……吗”是非常典型的反问,可是(1)中对于“甲的父母下周要来”这个命题,这里“乙”是完全确定吗?显然不是!他不可能比甲本人还确定“甲的父母下周要来”。例(4)更明显:有道是“婚姻就像一双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小王已经离婚了,但是离婚的原因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他们夫妻感情一直不好”,乙其实自己根本不可能、别人也不会要求他作出确切的判断。即使是一个“难道”标记的反问,依然表达的是一定程度的不确定。 那么,是否存在“无疑而问”呢?如果就说话人本身对命题的认知而言,的确不少询问表达的都是“无疑而问”,也就是说话人对命题本身的确定性是没有怀疑的,如任何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知道“1加以2等于3”,但是依然会对小孩提出“1加以2等于几”的问题。 由此,可以得出: 结论一,“无疑而问”是存在的。 结论二,反问不是“无疑而问”,反问依然是可以表达“疑”,甚至表达略有一定程度的“疑”。 三、反问是否“比一般否定更强的否定” 张伯江等指出,反问不但表达的是否定,而且其否定的强度要高于一般否定。丁婵婵进一步列出一个否定等级序列:“简单否定”(他不去上海)——“可能否定”(他可以不去上海)——“补语否定”(他去不了上海)——“意愿否定”(他不愿意去上海)——“反问否定”(难道他去上海吗),越往后否定程度越高。⑧我们则以为,这是把情感强弱和事理本身的否定度、把语气强度和否定度混在了一起。如“他不去上海”是全量的否定,而“难道他去上海吗”这样一个反问句,是否一定表示全量的否定呢?其实不然,因为我们不能排除它可以有这样的回答:“是的,他去上海”。所以在这个反问句中,还是包含了问话人对答案的不确定,否定的程度也就没有一般的否定句强。反问应该就是说话人预设已经存在某种陈述,但对这种陈述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