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海姆美学思想的三个主题

作 者:
章辉 

作者简介:
章辉,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湖北 宜昌 443002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沃尔海姆从艺术批评实践和哲学视野提出美学理论命题,他的视觉美学思想集中在再现论、表现论和旁观者理论三个方面。沃尔海姆的美学理论在当代西方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推动了当代美学对视觉艺术的理解。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 B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63(2014)06-0035-09

       理查德·沃尔海姆(Richard Arthur Wollheim 1923-2003)是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以心灵和情感哲学研究著称于世。沃尔海姆的美学工作主要是结合绘画评论,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推进了当代美学发展。沃尔海姆自称,绘画、精神分析和哲学是他的兴趣的三个方面,在他看来,绘画需要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1)表征(represent)外在客体的能力;(2)表现(express)心理的或内在现象的能力;(3)激发特殊形式的愉悦的能力。①这三种能力恰好对应着沃尔海姆美学思想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关键词即是看进(seeing-in)、表现(representation)和旁观者(the spectator in the picture)。看进是观看绘画的特殊意识,表现指的是画家表达情感的特殊机制,最后,在绘画的接受阶段,沃尔海姆提出了旁观者这一概念以推进对绘画的理解。本文从这三方面讲述沃尔海姆的美学思想。

       一、再现论

       在沃尔海姆撰写《艺术及其客体》这本书的时候,英语学界最为盛行的艺术再现理论是幻象论和相似论。贡布里希的《艺术与幻觉》(Art and Illusion)一书在当代英语学界占据着重要地位。贡布里希用幻觉(illusion)这一术语表达绘画的认知能力,他认为,在视觉表征中,当对题材的意识出现后,我们必须忽视绘画的表面,我们不可能同时感知所再现的东西和用于再现的媒介本身,即是说,我们对于绘画表面的注意与绘画所描绘的东西的反应这两者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在这种理论看来,绘画的媒介仅仅是工具性的,其目的是产生所描述主题的幻觉,我们不能辨别“真实”表面和题材所引起的幻觉之间的边界。很显然,贡布里希的观点受到了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沃尔海姆在《艺术及其客体》的第二版加了一篇文章反驳维特根斯坦的视为(seeing-as)理论,这是出自维特根斯坦对著名的鸭兔图的评论,即我们不能同时看到鸭子和兔子。在这种观点看来,面对绘画时,我们的注意要么在其表面要么在其题材,不可能在同一个行为中兼顾两者。沃尔海姆认为,这种观点无法解释绘画本身,按照这种观点,我们不能把一个静止的物体同时看做一个事件,看做一个运动的东西。

       沃尔海姆也不同意相似论。相似论的核心是视觉的和超视觉的(extra-pictorial)事物的类似,即视觉表面的某种东西和旁观者在看视觉表面的经验之中的某些部分是否是类似的。匹柯克(TW Peacocke)强调的是后者即感知性的特质(sensational properties),马尔科姆·布迪(Malcolm Budd)强调的是前者,即视觉领域具有再现性的特质。这种理论满足了沃尔海姆关于视觉再现的最低要求,即每一再现必须要有合适的经验。但是,两个视觉领域里的经验类似并不包括对于第二个领域的视觉意识(即关于现实事物的),它无关于第二个领域是什么,或者绘画再现了什么。②相似理论关系到视觉格式塔,这种现象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感知之中,也发生在绘画的观看之中。沃尔海姆认为,如果我们看到绘画中的某种东西是借助于某种形似,我们应该已经知道绘画表面中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形似,哪些方面应该被忽视。但是,从观众的角度看,看绘画不是一个比较的问题。不可否认,心理学实验者可能以意指相似的特征去解释绘画中的认知,把绘画及其再现的东西孤立于一定的结构布局,或者选取一定的结构作为线索去解释这些认知,但这是实验者所做的工作,不是绘画的观看者的行为。

       沃尔海姆也反对一种来自语言学的符号学绘画理论,这种理论把再现定位在一套规则和惯例系统之中,认为再现的意义依赖于视觉结构(pictorial structure),但是,沃尔海姆指出,绘画缺乏语言学那样的结构。这种理论的错误还在于,它不仅把意义定位在视觉结构,而且认为,如果对于再现的事物没有认知性的技巧,再现的规则就不能为艺术家或旁观者所应用。符号学理论排斥了感知的功能,这种观点认为,旁观者要做的是,把规则应用于绘画表面,无需感知,规则将带领他获得绘画的意义,这样,对再现性意义的把握根本说来是解释性的(interpretative)而不是感知性的(perceptual)的行为,结果就是,绘画感知缺乏合适的经验,这就去除了沃尔海姆对于视觉再现的最低要求。沃尔海姆说,关于视觉再现的理论必须满足最基本的几项要求:(1)如果一幅画再现了什么,必定有某种关于那幅画的视觉经验决定了它要这么做,这种经验沃尔海姆称为绘画的合适的经验(appropriate experience);(2)如果某个适当的旁观者看了那幅画,他将具有那种合适的经验;(3)这种经验包含了对于所表现的事物的视觉意识。③简单说来,符号学理论去除了艺术家或旁观者欣赏绘画的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其最大缺陷。

       沃尔海姆认为,绘画表面和它所再现的内容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画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画家在不断地寻找媒介和所再现的题材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不应该谈两种经验,而是同一经验的两个方面:再现性的和外在的方面(representational and configurational)。为此,沃尔海姆提出了独特的视觉再现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看进(seeing-in)”。所谓看进,沃尔海姆解释是一种感知能力,它为视觉领域的独特表面所引起,但并非所有的表面能够具有这种效果,沃尔海姆又称看进为双重意识(twofoldness),即我在看视觉表面的时候,能够分辨某物在我面前,在其后又有某物存在着。比如我看到一个污染的墙壁的时候,同时也看到了一个裸体的男孩。这是一个经验的两个方面,不可分离。④即是说,再现性的看(representational seeing)区别于普通的看,在现实生活中感知一棵树与感知一幅画中的一棵树的经验是不同的。当我们看一幅画里的树的时候,我们同时看到了树和绘画的表面,两个元素参与了同一个行为。看进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现象,比如,我们认为静物画具有深度,但画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看到壁画中央有一块空白,但壁画所在的墙壁却是完整无缺的。其实文学欣赏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同时知晓词汇和词义,就不可能欣赏诗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