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广义上包括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审计法和组织部门的委托,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所在高校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由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相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加之高校经济利益日趋多元化,经济关系、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较多难点。 (一)审计评价指标不完善,审计评价难 依据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及标准,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简称《规定》)第三十三条指出:“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和行业标准等,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但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尚未针对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定较为明确的评价指标及标准。没有明确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审计机关根据实际工作所选择一些评价指标,容易出现评价不全面、不系统、不科学的风险,导致选择定性评价较多而缺乏定量评价,审计评价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二)责任界定实际操作难 根据《规定》,高校校长经济责任主要界定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对高校重大事项拥有决定权和领导权,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但审计发现,校长职权和责任不对等,增加了经济责任界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三)审计队伍的能力素质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要求 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包含高校预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审计,还包含高校事业发展、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国家财经政策执行以及校长个人遵守廉洁规定情况的审计,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校长履行经济职责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对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界定。但目前有些审计人员在宏观意识、理论水平以及业务操作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容易出现选择熟悉或较容易的审计内容开展审计,而规避较难或较陌生的审计内容,如倾向关注财务收支情况审计,而对涉及高校事业发展、国家政策落实等,因不能很好地从宏观、政策、体制等层面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只进行简单的审计。另外,近几年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审计内容多,审计任务重 一方面,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等教育资金规模迅速增长,纳入审计机关审计范围的资金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加之高校校长任期较长,导致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经济活动范围广、经济活动时间跨度大和审计资金数量增大。 深化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校长经济责任评价标准是评价校长经济责任的准绳,是实现对校长经济责任客观评价的保障。应从高等教育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按照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及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科学制定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从目前情况看,对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在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量化。可从高校事业发展、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国家财经政策执行、预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内部管理和控制、校长个人遵守相关廉洁规定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相应设置六个一级指标,并细化量化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确定各细项指标的考核依据,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 (二)科学界定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界定应始终坚持谨慎原则,不能机械地依据会议记录、纪要等材料轻率界定责任,而应在参考现有会议记录、纪要等材料的同时,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线索,并通过询问、外部调查、分析等方法,对现有材料进行验证,确保责任界定准确、客观及公正。 (三)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一方面,不断加强高等教育政策、辩证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对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应对已开展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推广,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审计人员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水平。 (四)创新审计方法 随着高校规模日趋庞大和经济管理日趋复杂,加之高校校长任期长等特点,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往往面对海量的电子数据和大量档案等资料,因此,需不断加强信息化审计。一方面,通过加强审计信息资源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高校教学、科研、基建等财务及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通过对高校电子数据的分析,实现对高校经济业务的监测,以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审计内容、明确审计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探索高校联网审计,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对高校经济管理的动态审计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