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闽商地缘组织的发展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日根,男,江苏兴化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福建 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闽商依赖地缘性的纽带在内陆各地凝聚成会馆、公所,或以团体会员的名义加入商会,或在晚清以来台湾的开拓中凝聚成“郊”行及郊行会馆,有的还将地缘性的同乡组织移植到海外各国,闽商这种自组织力的形成与壮大极大地带动了闽商的向外延展,同时也对其经商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14)02-0022-10

      1921年9月1日任鸿隽在“中国科学社”第六次年会上说:“现今的时势,观察一国的文明程度,不是拿广土众民,坚甲利兵,和其他表面的东西作标准仪,是拿人民智识程度的高低和社会组织的完否作测量器的。”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要看它的社会组织是否完备,就是有没有各种各样的健康的社会组织。近代闽商组织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样态,大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会馆、公所继续存在、时有兴建,且呈现出兴盛局面,这类组织既集中于省城福州,也在像厦门、泉州、龙岩、建阳等地有所体现。二是伴随着近代商战的时代潮流,福州、厦门建立起了商务总会,该两商务总会均受到《商会法》的推动,且由政府干预组建,它们统管全省各地的商务分会,实际上是建立起了对全省商会的集中管理。这些商务总会受到传统会馆、公所、同业公会的积极影响,或者说承继了传统会馆的基本遗产,厦门总务总会就成立于广东会馆内,福州的商务总会建于下杭街,也是会馆集中之区。三是福建商帮还将他们的组织建到了国内各地、海外各地。举凡上海、苏州、天津、烟台、宁波等地都有福建商帮的集合场所——福建会馆。在南洋各地,福建会馆鳞次栉比,彰显了近代福建商人在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强大能力。在与台湾的贸易中,福建商人尤其是闽南商人积极有为,规模巨大,除了建立会馆、公所外,在沿海港口还多建立了郊行及其郊行会馆,这类组织只出现在台湾、厦门等沿海港口城市以及闽南商人足迹所及的南洋区域,几乎只与海洋经济贸易活动存在关联,且内部相互信任多,运行有效。

      一、传统会馆、公所在近代的继续发展

      福建商帮是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之一,在建立商人会馆方面,福建商帮具有倡始性,尤其在江南的苏州、上海等地,数量与规模均较大。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外商业活动的进一步增多,福建商帮势力进一步壮大,兴建与扩充会馆、公所的努力进一步得到彰显。①

      福建的商人既有山地商人,又有沿海商人,因而形成了大商帮中的小商帮,可谓帮中套帮,有的会馆下又或依行业分帮,有的会馆下又或按地域集结,前者如苏州的三山会馆内又有干果帮、青果帮、洋帮、丝帮、花帮、紫竹帮等,后者如潮州的汀龙会馆分成篓纸纲、福纸纲、龙岩纲、履泰纲、本立纲、九州纲、运河纲、武平纲、上杭纲、莲峰纲、永定纲、白沙纲和袍季等,在汉口的福建会馆由巷岩福、龙川福、致和福和宝树福所组成,在重庆的福建会馆内又有文华会和鄞江会等。②举凡纲、岩、福、会等都是商人集体力量凝聚的组织,它们均可以在会馆组织之下滋长。

      在浙江宁波,临海的天后宫于乾隆二年(1737年)由福建商人建立,咸丰十一年庙毁,同治十年(1871年)福建商人林益谦等又行重建。③上海的开发与发展离不开福建商人的努力,由泉漳商众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于咸瓜街的泉漳会馆,由建宁、汀州商人于道光五年(1825年)建于翠微街的建汀会馆,由福州、建宁商众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于福州路的三山会馆和由莆田、仙游商众于光绪年间建于南市复兴东路的兴安会馆等都鲜明地记载了近代以前福建商帮在开发上海事业中的历史功绩。

      在山东烟台,闽商凭借妈祖信仰在此站稳了脚跟,并带动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区域迅速成为城市中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人加入进来。“本埠各会馆之兴筑,以潮州会馆及福建会馆历时最久,建筑亦甚宏壮……两馆内均供有天后圣母像,于年年中元节期,举办盂兰大会,故俗称潮州会馆为东盂兰会,福建会馆为西盂兰会。”福建会馆及潮州会馆呈闽粤建筑风格,格外引人注目。福建会馆由福建商人自1884年动工,至1906年落成,占地3500多平方米,原为三进庭院,建筑材料取自福建泉州,由当地工匠雕刻后海运至烟台组装而成。该会馆坐南面北,很显独特性,因为馆内供奉妈祖,须面朝大海,保佑渔民,普度众生。烟台福建会馆竭力谋求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妈祖与蓬莱八仙信仰相互结合,迅速实现了妈祖信仰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在建筑雕饰上,福建会馆亦尽量将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融入其中,以求达到教化效果。福建会馆的楹联是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楹联内容或警世,或崇神,或赞誉乡贤,强调两地交流产生的双赢效果。譬如“熙朝崇祀典鲁近闽并一席,湄岛现慈航江河海普护千艘”。山门右门楹联:“作庙象尊严观神威同般施布,入门加敬谨荷庇佑早切归依。”山门左侧楹联“俎豆荐他乡何异明礼修故里,灵神周寰海依然宝炬济同人。”山门之前,面向大殿处石柱有楹联:“从八百英里航路通来揭耳鼓闻韶是真邹鲁海滨何分乐界,把二十世纪国魂唤起放眼帘阅史直等衣冠优孟同上舞台。”天后殿前六根石柱三副对联:“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客话,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乡心”;“榕嵩荷神庥喜海不扬波奠兹远贾,芝罘崇庙祠愿慈云永驻济我同舟”;“潮馆近为邻作庙后先隆俎豆,曹碑同此孝惟神功德普寰瀛”。这些对联无不体现了福建与烟台、南北方的联系与交流。1902年在市中心的天后宫由八大家自发成立了大会,堪称烟台市最早的商会组织,大会主持商品统一价格及各商号的公益事宜。1906年改名为总商会,1910年改为商务会,1920年政府注册为烟台总商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