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5-1597(2014)03-0032-08 [中图分类号]D61;K827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西方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条件下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换而言之,即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中国化”?作为秉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即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而刘少奇与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其他重要成员一起,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与其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密不可分,也与他对于中国文化有着精深的把握密不可分。如果他仅仅学得一点马列主义理论,而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他就不可能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可能为中国革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刘少奇知识结构的形成 江泽民曾经提到:“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不但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①中国传统文化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的知识结构中“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兴趣和爱好则成为这一群体的通性”。②刘少奇也不例外。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在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湖南是湖湘文化的孕生地。从宋代抗金名将张浚、著名理学家张南轩,到近代的曾国藩、郭嵩焘、胡林翼、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等,这些湖湘名人延承的文化传统,对刘少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据《刘少奇传》记载,“刘少奇读过的书籍报刊又多又杂。他从中看到了一个广阔缤纷的世界,不但认识了中国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风云人物,还知道了外国的华盛顿、富兰克林、瓦特等著名人士。其中,谭嗣同这个湖南同乡献身革新的悲壮事迹,使刘少奇激动不已。”③1917年,在湖南陆军讲武堂上学期间,刘少奇参加了湖南各界祭奠黄兴、蔡锷的活动,抄录了一些挽联,以表达对黄、蔡的崇敬心情。④ 1906年,刘少奇8岁时,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到离家不远的柘木冲朱赞庭家里读私塾,照例先读《三字经》、《千字文》,接着读《论语》。第二年到罗家塘上私塾,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传统典籍。以后,为了选择合适的老师,刘少奇10岁时又在炭子冲附近的月塘湾等地入过私塾,读《诗经》等。⑤从13到15岁,刘少奇读过的书越来越多,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小说传奇均有涉猎,既有《论语》、《孟子》、《诗经》、《礼记》、《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传统经典,也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东莱博义》、《唐诗三百首》等中国文学名著。⑥1917年失学回家后的一段时间,刘少奇自学中学课程,同时广泛涉猎历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尤其系统研读了《御批增补袁了凡纲鉴》和《御批资治通鉴纲目》两部古书,在通读之余,还对有的卷册作了重点研读。现还保存有刘少奇当年读过的7本残破的古书。一册《资治通鉴纲目》全书都加满了读时记上的标点;另6册《了凡纲鉴》则有一部分用朱笔加标点,一部分内容还加上了着重的圈点。⑦青少年时期的系统性学习激发了刘少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其以后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得以延续。1942年,刘少奇奉调从苏北回延安工作,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跋涉万里,越过日伪103道封锁线,途中还参加了滨海、沙区、太岳区的三次大的反“扫荡”战斗,就是在这样极其危险的敌后环境下,他硬是把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史比较系统地学了一遍。⑧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在中南海办公室的书架上,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著作外,基本上都是文史古书。 早在县立玉潭学校学习期间,刘少奇的国文就是全班最优秀的,文章经常在班上传观。与此同时,刘少奇的兴趣所在又不止于文史。11岁时,刘少奇到离家7里的洪家大屋与洪家的子弟洪庚扬同窗伴读一年,开始见识四书五经以外的新知识。从13到15岁,在刘少奇读过的书中,除传统文化经典外,还出现了一部分宣传维新改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书刊,以及各种自然科学普及读物。⑨玉潭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史地、物理、英语、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体现着新式知识教育的特色。刘少奇没有偏科的现象,对各门功课都很感兴趣,尤其关心时事政治,喜爱学习各种新鲜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当年的校长、算术教师黄锡类先生回忆:当时的学生没有算术课本,全靠抄写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刘少奇抄写笔记是最认真的。⑩他不仅国文基础是班上最好的,而且也非常喜欢学习数学和物理。考试成绩常得第一。(11)1916年从玉潭学校毕业后,刘少奇报考宁乡驻省中学,跳级进入二年级二期五班学习。在落下的一年多功课中,数理化课程尤其困难,但刘少奇经过半年努力,到期末考试时,各科成绩在全班均名列前茅。(12)1916年秋,受武力救国思想的影响,刘少奇报考谭延闿在长沙开办的陆军讲武堂,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在此上学期间,除军事训练外,刘少奇还要学习几何、代数、地理、物理、化学等课程。(13)1919年,刘少奇先后报考了北京大学和北京陆军兽医学校等几所普通高等学校和军事学校,都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1919年9月,刘少奇进入留法预备班第三期学习,预备班的教学方式是采用半工半读制,上午上课,下午劳动。学习内容包括法文、机械学和木工、钳工、锻工、翻砂等技术,学制一年。虽然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去成法国,但由于在学习期间掌握了许多生产技术,特别是掌握了各种机床操作技术,为刘少奇以后从事工人运动,在劳动中与工人打成一片创造了有利条件。(14) 概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刘少奇整个知识结构的根基,也为他在了解与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与此同时,在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新式文化的熏陶,又使刘少奇得以在各个知识领域全面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和新式文化的熏陶共同作用,为刘少奇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