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散性思维方法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归根到底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需要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寻求多种答案。发散性思维需要跳出问题看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地看待问题、观察事物,用开放的思维和不拘一格的方法,探索新路径。发散性思维方法在审计工作中运用广泛,如专项资金审计中,可以预先大胆猜测可能存在的问题:资金有没有到位、有没有截留、挪用。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政策制定是否可行。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被转移、私分等。发散性思维方式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更被广泛运用,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在对某国有艺术品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发现,该公司三年前向某民营画廊购买一幅400万元的画,三年后该画廊以440万元回购了这幅画。审计人员随后查阅了该幅画的购买合同,合同注明出售方(该画廊)可以在艺术品公司购画三年后要求加价10%回购。单纯从表面看,整个交易过程似乎没有任何异常。即使该画廊回购了这幅画,艺术品公司也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审计人员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这几年书画等艺术品增值迅猛,一般2~3年就会有一倍以上的增值,艺术品公司也是圈内懂行的,到时候自己出售不是可以赚取更大的收益,为什么允许对方三年后只加价10%回购?这里有几种可能,其一是对方根据合同低价回购后,艺术品公司的相关人员可能获得个人利益。其二该画家的作品增值幅度特别小,低于10%的回购率,这样权衡下来艺术品公司还是划算的。到底哪个是真实答案?或者答案并不是审计人员想象的?于是,审计人员通过上网查询该位作家近三年类似作品拍卖成交情况,查询结果使大家大吃一惊。根据该作家相同创作时期和平方尺的作品比较,该幅画在购买当时的市价仅为50万元左右。一个艺术品公司领导,怎么可能用400万元去购买只值50万元的作品?在这些事实面前,艺术品公司才讲述了真实的内情。原来这是一个较隐匿的挪用资金的行为。在艺术品市场价格火爆初期,画廊将手头的画以8倍价格虚假转让以达到挪用资金的目的,然后将挪用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如果投资成功就按照合同约定10%回购,毕竟收益远远超过10%,这样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免除后遗症;如果投资失败,就放弃回购,反正主动权都在画廊这里。当然艺术品公司愿意那么“配合”,也是存在利益输送关系,最后流失的还是国有资产。倘若当时审计人员没有进行发散性思维,可能这个挪用资金行为还在逍遥法外。 可见,要掌握发散性思维审计方法,必须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要多向思维,善于争辩,勇于创造,“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在思维时尽可能多运用“假如…”、“假定…”、“否则…”之类词汇,多换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从未想过的问题。 二、反省和逆向思维方法 古代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启发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质疑是一种反省思维,是对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反向思维又称逆向思维,它是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反向思维积极突破常规,它不受旧观念束缚,不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恋于传统思路,但不违背客观实际。在此,我们来看两个案例,它们的表现形式相同,但是最后结论却不同。 如某研究所经费审计中,一位研究员的学术会议费用报销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该研究员委托第三方主办大型学术会议,一开始都是采用银行转账支付方式,而临近结题时却采用大额现金垫付形式支付费用,然后再凭合同和发票去财务处报销。这里存在很多违背常理之处,审计人员大胆提出了质疑:首先按照一贯性原则,明明可以通过银行转账,为何最后阶段需要自己先垫付大额现金?其次,以前学术会议费用通过银行转账的单位都是正规会务公司,为何现金支付的单位却是一家根本没有能力举办学术会议的集体性质企业?第三,报销费用除了合同和发票,没有任何关于会议行程和安排、会议通知、会议签到以及会议纪要、会议照片和会议成果等资料。面对那么多的不合理,职业敏锐度使审计人员立刻嗅到了可能存在虚假交易、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的行为。为了不引起对方的警觉,这时就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于是,审计人员进行了不直奔主题的拐弯抹角询问,运用循序渐进的排除法,将不是问题的可能情况排除。研究员对大额垫付现金,支付单位为集体性质企业进行了一番辩解,关于报销费用没有任何会议资料,他把球踢给了集体性质企业,声称是委托办会,对方应该都有详尽的资料。审计人员便顺水推舟,提出要进一步深入检查,去那家集体性质企业实地调查,检查企业资质及会议组织资料。研究员一下子懵了,在一系列证据和分析面前,他终于道出了实情,因为课题经费结余要上交,来不及使用了,在后面课题没有保证的情况下,他就通过这个集体性质企业先套取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