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日语中存在着大量同形词,如“政治”、“深刻”、“注意”等。大部分汉日同形词意义相近,也有一小部分意义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还有一些词语虽然意义相近,但在句法功能上却存在很大差异。 关于汉日同形词的对比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既有体系性的考察,也有具体的个案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对比方法上仍存在进一步挖掘的余地。本文重点从共时角度研究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比较方法问题,即解决如何考察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差异,提出一个对汉日同形词普遍适用的、能够清晰描述其意义用法差别的方法。 2.相关研究 汉日同形词共时比较研究的成果数量庞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日本文化厅(1978、1983)、荒川清秀(1979)、守屋宏則(1979)、大塚秀明(1990)、大河内康憲(1992)、宫島達夫(1993)等。 1978年,日本政府文化厅主导对汉日同形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出版了研究报告『中国語と对応する漢語』。该调查从10本初级至高级日本主要教科书中抽取大约2000个音读的汉语词,考察它们在汉日词典和日汉词典中的意义差异,并据此将汉日同形词分为同形同义词(same,即S类)、同形类义词(overlapping,即O类)、同形异义词(different,即D类)、日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词语(nothing,即N类)四类。以此为契机,汉日同形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而此后的研究也大多针对这本书里的缺陷展开。 荒川清秀(1979)指出了日本文化厅(1978)存在的三个问题,即对同形词的界定模糊不清、目的与方法相矛盾、分析不够彻底等。针对这些问题荒川以汉语普通话为标准,重新探讨了S、N、O、D四类词。大塚秀明(1990)指出日本文化厅(1978)所用的词典没有反映汉语使用的现状,并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将其中的汉语虚词与日语的同形词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与日本文化厅(1978)进行比较,提出了对一些汉日同形虚词意义用法差别的新看法。 荒川清秀(1979)和大塚秀明(1990)研究的重点主要还是根据汉日同形词的意义用法差别进行分类研究,没有过多涉及对比方法问题。 守屋宏則(1979)从《现代汉语词典》、《汉日大辞典》、《岩波中国语词典》中选取了47对意义用法存在差别的汉日同形词,列举实例对这些同形词进行了详尽描述。大河内康憲(1992)对汉日同形词的界定、汉日同形词在汉语和日语中意义用法的倾向性差异及其原因做了深入分析。他认为汉日同形词在日语中总体上意义范围比较窄,偏重抽象意义,在褒贬意义上汉日同形词之间也存在差异。另外还选取了10对常用的表示状态的汉日同形词,进行了意义用法上的比较。宫島達夫(1993)分析了汉日同形词在文体特征上的异同。 守屋宏則(1979)主要是依靠词典和个人对汉日语的认识和经验来比较同形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由于研究者个体认识和经验的局限性以及词典的缺陷,容易导致对同形词用法差别的描述不够全面,甚至出现错误。大河内康憲(1992)意识到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时总是从搭配、功能、意义色彩这几个角度着手,非常重视描述方法这一问题。但大河内依然没有摆脱个人经验的束缚,没能从理论上对其描述方法进行归纳、也没能将描述方法归纳成可以推广的普遍规则,因此只能做少量词汇的尝试,无法大规模展开。 另外,还有很多学者对汉日同形词的个案进行了考察,如鈴木英夫(1993)、曹樱(2003)、施建军(2009)、何宝年(2011)、陈丹(2011)等。 目前,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学者仅凭自己的兴趣归纳同形词的意义用法差别,不同的人对同一对同形词的意义用法差异可以归纳出五花八门的结果。能不能提出一套方法使不同的人对同一对同形词意义用法差别的描述结果基本相同,这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 3.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的方法论 根据日本文化厅(1978),汉日同形词从意义的角度可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日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词语四类。其中同形同义词存在着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同的情况、同形类义词汉日之间的意义用法似是而非。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才能将这两类同形词在汉、日语中的意义用法差别描述清楚。实际上,汉日同形词的使用差别可以从意义、词性、句法功能、搭配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前人研究也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涉及,但没有提出一个规律性的方法。我们认为,这些不同的侧面在反映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差别上并非杂乱无章、主次不分,而是呈现出一个有序的层级。 3.1 意义层面 汉日同形词从意义上可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三类。其中,同形异义词比较简单,只要分别考察二者的意义就可将其区分开来。如:“新闻”一词在现代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分别为①:
由词典的描述可知“新闻”一词在现代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它们属于同形异义词。在进行对比研究时,只通过意义便可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