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的那个苹果”看语用-句法的互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振亚(1979-),男,安徽濉溪人,文学博士,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E-mail:zhangzhenyawh@163.com。

原文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

本文以甘青河湟地区26市县汉语方言的语法调查材料为依据,考察河湟方言名词格范畴的地理分布、基本特征及类型属性,格范畴的次类层级、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并对河湟方言后置格标记与相关前置词的分布特点、优势等级及其与OV/VO语序的关联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10 期

字号:

      ○ 引言

      甘青河湟方言,即学界习称的“甘青方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河州)和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中片。这两个相毗连的多民族地区因处于黄河上游及大夏河、湟水河流域,自古便以“河湟之地”并称。河湟方言主要为汉族、回族所使用,也是当地各民族的通用语。其他民族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藏语)和阿尔泰语系(蒙古、东乡、保安、土族、康家、撒拉语)。自1980年代开始,甘青方言名词的数范畴、格范畴、SOV语序等非汉源语法特征便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程祥徽,1980;马树钧,1984);之后,在河湟迤南的甘青、川西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此类语法现象,例如汉藏混合语五屯话(陈乃雄,1982)、倒话(意西微萨·阿错,2004)、白龙江上游迭部、舟曲方言(莫超,2004)。本文调查发现,河湟两地的格范畴及其标记系统自成一体,格范畴的类型属性及影响源与上述方言、混合语也不相同。因而,为方便比较和称说,本文将甘青河湟地区方言称为“河湟方言”。

      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河湟两地26市县方言点的语法调查,考察河湟方言格范畴的地理分布、基本特征及类型属性;格范畴的次类层级、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后置格标记与相关前置词的分布特点、优势等级及其与OV/VO语序的关联,力求对河湟方言格范畴的整体面貌及特质获得视域开阔、相对清晰的认识。

      一 河湟方言格范畴的地理分布、次类层级及类型属性

      1.1 河湟方言格范畴的地理分布

      本文调查的河湟两地及周边的26市县方言包括30个调查点,其中青海东、北部16市县19个点,甘肃临夏州8市县9个点,此外还包括与青海相邻的兰州窑街镇、与临夏相邻的甘南夏河县2个点。各点调查合作人首选汉族和回族,也兼及当地人口较多的其他民族(能说纯熟当地话者)。同一市县不同民族合作人格范畴表现如有较大差异,则按不同点分别记录,力求使选点及调查结果能够大体覆盖河湟方言区,反映本方言格范畴的基本面貌。26市县分列如下,其中西宁、大通、互助、临夏、东乡各设2个点,调查对象的民族身份详见下文90页表4。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平安县、乐都县、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祁连县、门源同族自治县、共和县、贵德县、乌兰县、同仁县。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含临夏县)、东乡族自治县(其中唐汪镇单另设点)、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永靖县、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镇。

      

      

      1.2 河湟方言格范畴的次类层级

      本文讨论名词短语(名词性词语)与谓语动词发生句法语义关系的格范畴,因而不包括属格。河湟方言的格范畴有专职的形态标记格助词,格助词后附于名词词干,一般读轻声,具有分析型词法形态标记的性质。此外,各点还可以用前置词(介词、连词,下同)表达格范畴(语义格)的语法意义,但前置词的多寡及优势程度在河州、青海两片有很大差异。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形态格范畴,因而将依据形态标准即格助词来划分格范畴的次类。

      

      根据句法语义特征和形态标记的表现(用否及异同),河湟方言的格范畴可以区别出9个小类:主格、宾格、与格、位格、从格、向格、随格、联格、凭格,9小类还可以归纳为两层范畴聚合:首先归纳为主体、客体、方所、随联、凭借格5个聚合,再归纳为基本格、从属格两大聚合(参看袁毓林,2002;刘丹青,2008:98-110)。格范畴次类的层级划分、青海和河州两片所用的格标记请看表1。表中格助词的标音是常见形式,同一字的读音每行左起首现标注。不同点的同源词如语音差异较大,则用不同的方言同音字表示,例如“唡—咧—啦”、“垯—塔—迭—的”。与格括号中的词项是兼有与格用法的从属格标记。

      

      1.3 河湟方言格范畴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属性

      河湟方言格范畴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属性可以通过与甘南州白龙江上游迭部话、青海同仁县五屯话、四川甘孜州雅江县倒话格范畴或相近特征的比较来观察,请看表2。表中河湟方言用西宁、临夏两地回民话代表,迭部话据莫超(2004),五屯话、倒话据阿错(2004),五屯话另参见陈乃雄(1982),所列范畴标记都是后附置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