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模式 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由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输入是手段,输出是目的。如下图1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Ellis 2003),该框架中的习得过程由五个概念组成:(1)注意/察觉到的语言输入信息(Noticed/Apperceived input);(2)被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ded input);(3)语言的内化吸收(Intake);(4)内隐的语言知识/中介语系统的形成(Implicit knowledge/Interlanguage System),而语言的内化吸收(Intake)会转变为两种形式储存:一种进入内隐的语言知识/中介语系统,另一种以元语言知识储存(Explicit knowledge);(5)语言输出(Output)。这五个概念的基本情况如下:
(1)注意/察觉到的语言输入信息。建立语法系统时并不需要所有的输入,首先要用到的是“注意到的语言输入”,即能够把注意到的目的语的语言信息与自己已有的语言经验联系起来。为什么有的语言特征会引起学习者的察觉注意,有的则不能呢?Gass & Serlinker(2008)认为四个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A)语言出现的频率;(B)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如语言知识和涉世知识;(C)对输入语言特征的注意力,特别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知识系统和目的语之间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处的注意;(D)情感因素,如学习者的动机态度、对文化的认同、焦虑情绪的影响等。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 (2)被理解的语言输入。不是所有的可理解输入都能被学习者察觉注意到,即使注意到的输入也不是都能够转变为被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交际中,对内容的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及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对输入所进行的调节有助于学习者把注意到的语言输入信息转变为被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这一过程中,普遍语法、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知识均对输入语言理解的质量产生作用,促进对语言输入的高层次的分析加工。 (3)语言的内化吸收。不是所有的被理解的输入都可以转化为语言的内化吸收。被理解的输入可能有两个走向:一是在交流中用过即消失,一是转化为语言的吸收。“语言吸收”是一个语言内化的心理过程,是语言输入和学习者语言系统的中介。被理解的语言输入是否能转化为语言吸收,还取决于对输入理解的分析层次。比如,在语义上的分析不如在句法上的分析更深层、更能转化为语言的吸收。(Call1985;Farch & Kasper 1986)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像一个实验员,把新的语言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相比较,建立对语法的假设并对假设进行验证之后再决定取舍,或是保留,或进行修正,形成新的更接近目的语的假设。如此循环而进。 (4)内隐的语言知识/中介语系统的形成。只有把语言信息融会贯通后才能转化为学习者隐含的语言知识系统。被吸收的输入也有两个走向。有些语言输入经过加工处理后并未能融入中介语系统,就会以语法项目和规则的形式储存起来,成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有可能促使语言吸收的形成,可在语言输出时起监控作用。另一些语言知识则被长期吸收,以内隐性的形式融入中介语中。 (5)语言输出。语言输出对习得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输入互补,构成语言习得的整个过程。首先,可理解的输出能够用来检验学习者自己对语言所建立的假设。检验的过程则又是一个语言信息处理的过程。其次,输出可以推进句法层面的分析。这样,学习者进一步得到了所需要的反馈,或是正面或是负面的输入。 输出能够引起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特征的注意。在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表达时,学习者有可能警觉、意识到自己语言和目的语的差异。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对语言形式建立假设,并不断地对假设进行验证、比较、修正、使之趋于目的语的过程。学习者表达中的偏误就表明他们在对目的语的形式做出假设。对假设的验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比如通过意义协商,说话的双方互相做内容上的澄清,理解上的核实,交际上的修补回应,互相给予反馈,各自获取对自己的假设判断、验证的机会。此外,学习者在进行输出表达时会对语言的形式进行反思、分析,加强自己运用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的技能。这样,学习者就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句法认知处理,体会语言结构的特征。 第二语言习得调查研究的理论框架(见图1)提纲挈领地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理论框架把每一个环节,如学习者建立中介语的内部过程(如对语言信息处理所用的图式与机制)和外部的协助作用(如可理解输入、在交际中有意义成系统的互动与反馈)、学习者内在因素(如情感、动力、兴趣)和外在因素(如语言环境、社会环境)之间互动的条件与影响,以及认知科学与普遍语法的作用等重要问题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以下虽然讨论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环节,即可理解输入与可理解输出,但内容涉及了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过程。 二、语言输入假说 Krashen(1979,1982,1985)对监控模式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输入假说。Krashen(1982,1985)认为,语言的获得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来获得语言知识。那么,什么是有意义、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呢?首先,输入的内容要适合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如果把学习者的水平比做i,那么可理解的输入应该是i+1,1表示比学习者现有的水平略高一些。其次,输入的内容很重要,而且有足够的量度,使学习者能够有很多机会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和信息的理解上,对意义进行加工,在无意识中习得语言。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