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研编要则

作 者:
张博 

作者简介:
张博,女,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与词汇教学研究,出版专著及论文集《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合著)、《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词汇学论文集》等,发表论文60余篇(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

易混淆词辨析是为解决学习者词语混淆问题所实施的诊疗性辨析,因此,研编面向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易混淆词辨析词典应将“针对性”作为根本原则。文章从辨哪些词、为谁辨、是否辨、辨什么、怎样辨等方面阐述了易混淆词辨析词典“针对性”理念的主要内涵,尝试提炼“针对性”辨析的实施办法。在论证过程中,文章始终以同义词词典的功能定位和辨析模式为参照,强调易混淆词辨析与同义词辨析的本质差异,以期促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淆词辨析真正从本体性辨析转向诊疗性辨析。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8 期

字号:

      同义词词典和易混淆词辨析词典都属于词语辨析类工具书,但二者的功能定位大不相同。同义词词典以语义相近度为标尺确定辨析对象,只有“同义/近义”之词才能获得被辨析的资格,辨析的目的是要全面揭示同义词意义及用法的本然异同,为词汇知识扩展和词语使用提供菜单式选择。而易混淆词辨析词典则以学习者普遍混淆的词语为辨析对象,旨在帮助学习者分辨所混词语在意义、搭配及用法等方面的差异,纠正其习惯性的词语误用,使之准确贴切地使用词语。要言之,同义词词典旨在提供备查检的本体性词语辨析,而易混淆词辨析词典则要针对词语混淆的实际提供诊疗性辨析。既然是偏误驱动的诊疗性词语辨析,那么,“针对性”就应是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第一要则和根本指针。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学习者的易混淆词多有关注,其中有关辨析哪些词语、怎样进行辨析的讨论实际上已不同程度地涉及词语辨析的针对性,如张博(2007、2008a、2008b、2011)、苏英霞(2010)、李绍林(2010)、刘竹林(2010)、孙菁(2010)、陈姗珊(2010)、付娜、申旼京(2010)、蔡北国(2010)、程娟(2011)、申旼京(2011)、付冬冬(2011)、刘春梅(2012)等。但由于易混淆词辨析所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加之对同义词辨析模式的因袭过重,易混淆词辨析的针对性仍需强调和探讨。为此,本文将易混淆词辨析定性为诊疗性辨析,从诊疗性词语辨析的功能出发,明确提出应将“针对性”作为易混淆词辨析的根本原则,并结合北京语言大学“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项目组正在研编的系列易混淆词辨析词典①,从辨哪些词、为谁辨、是否辨、辨什么、怎样辨等方面阐述“针对性”理念的主要内涵,尝试提炼“针对性”辨析的实施办法,以期促使面向汉语第二语言(以下简称CSL)学习者的易混淆词辨析从本体性辨析向诊疗性辨析的真正转向。

      一、辨哪些词:针对普遍性的词语混淆

      研编易混淆词辨析词典,不宜依据同/近义词词典来决定辨析哪些词,不辨析哪些词,因为同/近义词词典的收词以语义关系为准,所收之词与CSL学习者的易混淆词存在交叉关系。(张博,2007)这种交叉关系表现为,只有一部分同/近义词与CSL学习者的易混淆词是重合的;非重合部分中,有的是因常用度较低而学习者不太可能用到的同/近义词(如“驳斥-反驳、洪亮-响亮”②),有的是意义较远而学习者却容易混淆的词(如“达到-实现、反而-相反”③)。面向CSL学习者的诊疗性辨析词典既要收录同/近义的易混淆词,又要收录非同/近义的易混淆词,而不宜收录无混淆或偶见混淆的同/近义词。

      目前已出版的面向CSL学习者的近义词词典,在收词方面比汉语语言学领域的同义词词典更关注学习者的词语混淆现象,如“成-成为、遗憾-可惜”是CSL学习者的易混淆词,汉语学界两部很有影响且收词较多的同义词词典④均未收录,而杨寄洲、贾永芬编著《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2005)则予以收录。但是,如果以诊疗性辨析所应具有的针对性来衡量,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编纂的近义词词典在收词上与同义词词典重合过多,而与CSL学习者词语混淆的实际却相距较远,程娟(2011)的一组统计数据侧面反映出这个问题。该文以165个心理动词为目标词,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424万字)和“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约230万字)中进行检索,共发现156对易混淆词。将其分别与有影响的三部同义词词典⑤和三部面向CSL学习者的近义词词典⑥进行比对,“发现同义词词典与语料库易混淆词相同的词对共计44对,占易混淆词总数(156)的28.2%;近义词词典与语料库易混淆词相同的词对共计56对,占易混淆词总数的35.9%。”语料库中的易混淆词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收入近义词词典,足见其对易混淆词的关注还相当不够。另一方面,同义词词典收录的44对词和近义词词典收录的56对词,排重后共计59组。(参见程娟,2011)可以看出,就心理动词而言,近义词词典的收词与同义词词典收词的重合率约为80%。

      怎样才能克服对同义词词典辨析对象“照单接收”的惯性,彻底改变辨析对象与CSL学习者词语混淆实际的不适切状况,针对学习者的需求来辨析他们分辨不清的词语?这很难依靠学习者的直接诉求。因为,词语混淆是一种言语错误,而“‘错误’是这样一种言语实例,它是无意的异常,而且是不可能由产出者自己修正的”⑦(James,1998/2001:78)。因此,确定辨析对象的途径只有一条,即,深入调查学习者的词语使用情况,全面掌握学习者容易混淆的词语。

      当前,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初具规模,这为调查学习者的词语混淆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基于语料库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北京语言大学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编写组主要依据词语的混淆度来确定收录哪些词对或词群。有关词语混淆度的分析方法,将采用笔者提出的兼顾绝对频次和相对频度的综合标准。绝对频次指在同一语料库中相关词语因彼此不当替代而误用的次数,该数据用于跟其他词语的混用次数进行横向比较;相对频度指在同一语料库中词语混用的次数占该词及该组词总频次的比重,该数据用于跟词语的正确用法进行比较。⑧例如,下表呈现的是五种母语背景学习者都存在混淆的10组词语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相关语料及项目组采集的全部语料⑨中混用的绝对频次和相对频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