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后语言形式聚焦对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 在任务型教学框架下,本研究探索在任务后阶段让英语学习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语言形式聚焦的转写活动对其口语句法复杂度、准确度及词汇表现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任务后语言形式聚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准确度、句法复杂度和词汇复杂度。另外,各种语言形式聚焦条件对口语产出的影响不同,如成对进行的转写活动促进句法复杂度的提高;而转写后对文字稿做进一步修改能有效提升口语准确度,却对句法复杂度具负面影响。本研究从二语习得和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了任务后语言形式聚焦的成效机制。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214~226 理论之于应用的非自足性 ——评价文体学建构中的理论问题与解决方案 彭宣维/程晓堂 本文介绍评价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建构评价文体学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途径:首先是选题缘起,涉及理论应用的可能性与适用能力;其次是由此带来的评价理论与文学文本分析的接口问题,包括与文学批评—审美,尤其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在思想观念上的冲突;评价理论所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型的局限和与此前文体学、叙事学、语用学甚至认知语言学相关发现的整合。这就关涉解决方案的提出,一是理论范式.包括“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认知解读模型、基于体验哲学的现在主义认识论的应用以及着眼于认知加工的语言过程操作平台;随后是操作原则,在上述框架内变通采用了前景化、评价动机、相互间性(事物、主体和文本间性)、整体性、或然性和归因性等基本原则。最后是描写框架和基本观点,为此而构拟了评价文体学关于批评—审美的八对波动平衡模式,便于文本分析之用。论述过程力图揭示课题在上述诸方面的具体操作方式,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启示。 《中国外语》,2013.1.27~35 中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历史动因 中古时期处于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而词汇的演变与时代背景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文章分析和揭示了中古时期呈现出的具有多重特征的复杂社会背景对词汇的影响,包括提供新词产生的需求、丰富新词的产生方式、促进词语的交流传播和加速词汇系统的调整等。剖析了中古时期的复音词是如何占据和巩固了在词汇系统中的优势地位的,从而论证了社会因素对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推动理据。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3.3.83~88 语言人与语言生态 语言人与语言生态环境唇齿相依。“语言人”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已被现代语言学者们广泛使用。作为语用主体的语言人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语言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在:语言生态环境决定语用主体的动态趋向;语言之间的竞争决定语用主体的语用活力;语言生态变异决定语用主体的语用变化。关注语言人的竞争与合作,关注语言人的语言态度等,是语言生态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江汉学术》,2013.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