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唐以前的典籍皆出手抄,流传不广。五代兵燹之厄,甚于秦火。唐时尚能见到的古书,历经丧乱之后,今多不传。《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五云:“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这些遗文秘籍“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①“如书有著于三代而亡于汉者,然汉人之引经多据之;书有著于汉而亡于唐者,然唐人之著述尚存之;书有著于唐而亡于宋者,然宋人之纂集多存之。”②北朝字书的代表《字统》一书今亦不存,故迄今出版的语言史和辞书史著作往往对其语焉不详。有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拟就《字统》的佚文加以钩沉和考斠,冀略窥其原貌之一斑。 一 《字统》的作者 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二《文字》载,“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凡一万一千五百廿字,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晋有吕忱更按部搜求异字,复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诸部皆依《说文》,《说文》所无者是忱所益。后魏杨承庆者,复撰《字统》二十卷,凡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四字,亦凭《说文》为本,其论字体时复有异”。又据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字统》前称:“《字统》一卷,杨承庆撰。承庆不详何人。《隋志》《字统》二十一卷,止题杨承庆,叙次在宋吴恭《字林音义》、陈顾野王《玉篇》之间。顾氏《玉篇》亦引之,当是齐梁时人。”考《魏书·阳尼传》载:“阳尼,字景文,北平无终人。少好学,博通群籍,与上谷侯天护、顿丘李彪齐名。幽州刺史胡泥以尼学艺文雅,乃表荐之,征拜秘书著作郎,奏佛道宜在史录,后改中书学为国子学,时中书学监高闾、侍中李冲等以尼硕学博识,举为国子祭酒。”“有书数千卷,所造字释数十篇,未就而卒。其从孙太学博士承庆遂撰为《字统》二十卷,行于世。”《魏书·阳尼传》所说承庆,即阳承庆。杨、阳本一姓。明人杨升庵《羊杨扬阳本一姓》说:“晋有羊舌氏叔向之子伯石食邑于扬,曰杨食我。晋既灭羊舌氏,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曰平阳,曰杨氏,则羊也,杨也,阳也,同出一姓。扬子云自以为蜀无他扬,其扬字不从木,而杨修云,吾家子云亦同关西之杨,特子云好奇之过,独自标异耳。”③ 二 《字统》所存佚文 据《隋书·经籍志》载,《字统》二十一卷,杨承庆撰,《新唐书·经籍志》和《旧唐书·艺文志》则载《字统》二十卷,杨承庆撰,可能全书正文为二十卷,另有目录一卷④。此书唐以后史志虽未见记载,但宋修《广韵》、陆佃《埤雅》、辽释行均《龙龛手镜》尚引用此书,可知此书宋辽时尚存。明代杨升庵解说字词和清代段玉裁注《说文》亦曾引用此书,但今已无从考知其所据为原书抑或为佚文。清人马国翰始从《玉篇》、《广韵》、《集韵》、《篇海》、《龙龛手镜》、《埤雅》、《太平御览》、《玄应音义》、《国语补音》、慧苑《华严经音义》、《通志》中辑得三十九条编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⑥此后,黄奭辑有四十二条编入《黄氏逸书考》,⑦任大椿亦辑得四十条编入《小学钩沉》。⑧然马国翰等所辑《字统》的字数毕竟不多,难以推测其原貌。值得庆幸的是《慧琳音义》和《希麟音义》中亦引用了《字统》。光绪初年杨守敬于日本书肆访得《慧琳音义》和《希麟音义》后,顾震福遂据以续辑有《字统》佚文一百条,编入《小学钩沉续编》。⑨龙璋亦辑有一百四十七条,编入《小学蒐逸》。⑩由于上述诸家所辑未经校勘,故难免存有讹误,且颇多重复。(11)今据《玄应音义》辑得佚文三条,据《慧琳音义》辑得一百二十四条,计一百二十七条,逐条与丽藏本、频伽精舍本及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进行了校勘。又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辑得佚文五条,《慧苑音义》中辑得一条,《希麟音义》中辑得十四条,并将《玉函山房辑佚书》、《小学钩沉》、《小学钩沉续编》、《黄氏逸书考》和《小学蒐逸》中所辑佚文亦据《九经字样》、《宋本玉篇》、《覆宋本重修广韵》、《龙龛手镜》、《集韵》、《佩觿》等原文所注出处加以校勘和整理,除去重复后共计一百五十三条。下文按《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排录,首列字头及释文,次列佚文出处的书名及卷数;一条数见者,依次列出出处;同一条目记载有异则随文出校注。 1.莹,莹饰。(慧苑《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五卷光莹,慧琳卷二十一:“案《说文》、《字统》莹又作蓥,训与莹同。”) 2.玷,缺也。从玉,占声。(慧琳卷四十《金刚顶瑜伽秘密三摩地念诵法》瑕玷) 3.珪,士殷礼封诸侯有三等:公、侯、伯皆有重土,故执珪;子、男无重土,故无珪。(慧琳卷一《大唐三藏圣教序》珪璋) 4.氤氲,阴阳和气也。上形下声字也。(12)(慧琳卷八《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五百七十五卷氛氲、卷二十四《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经》
氲) 5.芜,荒薉也。(慧琳卷八十《开元释教录》十八卷芜穬) 6.蒳,香草。(顾野王《玉篇·艸部》;《广韵》入声二十七合“蒳”字注) 7.莝,刃也。(慧琳卷十五《大宝积经》一百一十卷利斧) 8.莞,音关。(唐殷敬顺《列子·天瑞》释文、《九经字样》) 9.蓋,公艾翻,苫也,覆也。(《九经字样》“蓋”字下案) 10.唼,唼血也。(慧琳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杂事律》十二卷唼食) 11.
,入口曰
。(慧琳卷七十二《阿毗达磨显宗论》十六卷
食) 12.噤,寒而口闭也。(希麟卷七《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成就仪轨经》中卷噤口) 13.
,口中断
。(《广韵》入声十九铎“
”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