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常常有词义的变化,也常常有句法的变化。通常,对这两者是分开加以研究的:研究词汇的学者关注词义的变化,研究句法的学者关注句法的变化。那么,这两者究竟有没有关系?这两者会不会互相影响?是词义的变化影响句法的变化,还是句法的变化影响词义的变化?本文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先从贝罗贝、李明《语义演变理论与语义演变和句法演变研究》[1](2008)说起。这篇文章对语义演变和句法演变作了很深入的讨论。尽管此文所说的“语义变化”不完全等同于本文所要讨论的“词义变化”(“语义”的范围宽,包括词义、构式义和句义,“词义”范围窄,仅指词的意义,不包括构式义和句义),但我们不妨把它作为本文讨论的切入点。 贝罗贝、李明《语义演变理论与语义演变和句法演变研究》(2008): 在既有语义变化也有句法变化的实例中,是语义先变,还是句法先变?大致有两种观点:一、功能一类型学派认为语义的变化与形态句法的变化同步(Hopper and Traugott 1993:207),甚至认为语义变化先于句法范畴的变化(Heine 1993:48;Traugott 2002)。二、形式派认为形态句法的演变是自主的,独立于语义和语用(Lightfoot 1979)。形态句法的演变可以先于语义演变。我们认为这两种可能都是存在的,这和Newmeyer(1998)的观点基本相同。 7.1重新分析的例子 我们推测: 一、语义驱动的变化:句法演变与语义演变同步,语义演变有规律,句法上的重新分析不会改变直接成分的边界。这是正常的语法化过程。 二、句法驱动的变化:句法演变先于语义演变,语义演变无规律,而且重新分析通常改变直接成分的边界。这个过程常常导致词汇化或不太正常的语法化。 关于第一类演变,比如“把”由握持义的动词变为介词,就是这样。…… 关于第二类演变,蒋绍愚(1989a)举有很好的例子,比如“为”由动词变为疑问语气助词、“斯”由指示代词变为连词、“必”由表必然的副词变为假设连词,都是语法引起词义的变化(同上:220-224)。 7.2表层句法变化的例子 上面7.1节所举的例子都涉及重新分析,表层的句法形式并未改变。这种重新分析,可能与语义演变同步(第一类),这是正常的语法化过程;也可能先于语义演变(第二类),这往往导致词汇化或不太正常的语法化。 句法演变也可以伴随表层形式的变化。这种表层形式的改变,如果涉及语义演变,理论上也有两种可能:一、它可能并不带动语义演变,语义演变与句法演变仍然是同步的;二、它可能带动、因而先于语义演变。 第一种情况比如“保”的发展。…… 有没有第二种情况,即表层句法形式的变化带动语义变化?蒋绍愚(2002)认为“给予>使役>被动”的发展,即是“表层句式变化带动重新分析和语义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完全不同于“把”、“被”一类由语义驱动的语法化。蒋绍愚(2002)认为:在[给予]重新分析为[使役]或[使役]重新分析为[被动]之前,还必须有表层句法的变化。…… 这个观点可以进一步讨论。我们认为,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是“表层形式带动了语义变化”。重新分析需要特定的句法格式,比如“把NP1NP2”.不可能重新分析为处置式,只有“把NPVP”才有可能。同样,“给乙NPVP”不能由给予重新分析为使役,“给乙VP”则可能(例71):“施事+给NPVP”不能由使役重新分析为被动,“给NPVP”则有可能(例72)。“给予>使役>被动”的转化,可能就是一般的语义驱动句法上的重新分析的例子。张敏(2003)提到:其他语言也有“给予>使役”或“给予>使役>被动”或“使役>被动”的发展,比如泰语、韩语、Munda语、彝语、缅语、越南语、高棉语、拉祜语、瑶语、现代英语及中古英语、芬兰语等等。如果汉语的这类发展是句法变化带动的,那么它应该是一类特殊的演变;因为别的语言不可能凑巧都有汉语这类带动“给予>使役>被动”的句法结构变化。“给予>使役>被动”的发展,仍然是以语义的演变而不是以句法的变化为基础的。 综上所述,表层句法形式的改变并不能带动重新分析和语义变化。实际上,因为重新分析总是需要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中进行,在另外的句法环境中则不可能,所以容易造成“表面的句法形式需要变动才能引起重新分析和语义变化”的假像。相反,我们认为重新分析和语义变化发生之后,表面句法形式才可能进而发生变化。比如“VO了”需要在“了”语法化为附着形式(clitic)之后,才有可能变为“V了o”(见下文)。 以上是贝罗贝、李明(2008)的摘要。在此基础上,我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词义不同,所以句法组合不同,这种例子情况很常见。如,“吃”有“食”义,这种意义可用于被动句:“苹果被吃了。”“吃”又有“挨,受”义,这种意义不能用于被动句:不能说“批评被吃了”。 那么,不同的词义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最常见的是由于隐喻、转喻、语义要素的变化、语法化等而产生新的词义,这是词义本身演变的结果。 但是,有没有反过来的情形:词的组合关系变化影响到词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