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學對義素分析法的證明與應用

作 者:
王寧 

作者简介: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历史语言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對“義素”概念的兩種解釋做了分辨,針對認爲義素僅僅是理論上的假設現象的說法,運用古代訓詁材料中的“義素結構式”和漢語雙音構詞中的“義素析出”現象對義素的實體性加以證明;同時指出,運用義位比較的方法單個地進行義素分析,很難周全地構建義位的“義素結構式”,也很難將義素分析法應用於詞義的解釋,只有堅持語義的系統性,並採用對立的分析方法對意義進行層級分類,才能合理地構建“義素結構式”,顯示義位關係的有序性,並使義素分析法能夠用於詞義分析和解釋。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5 期

字号:

      語言學是研究人類自身的科學,語言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也不僅僅是發音器官的生理活動,而是存在於人的頭腦中的心理產物。我們從它外在的表象來認識它是不夠的,最起碼要瞭解它的意義。意義是語言的核心,卻正是語言最難描寫清楚又最難解釋明白的部分。在語言研究中,語義學作爲一門獨立的語言學門類,起步晚、成果少、深度差,原因也就在此。

      不論是語言學的哪一個門類,對其進行分析和描寫是它走向科學的前提,語言意義的內在性和經驗性使它的分析和描寫存在很大的困難。分析意義首先要確定分析的單位和分析以後的結構單位。德·索緒爾說:“語言的特徵就在於它是一種完全以具體單位的對立爲基礎的系统。我們對於這些單位既不能不有所認識,而且不求助它們也將寸步難移;然而劃分它們的界限卻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甚至使人懷疑它們是不是真正確定了的。它的實體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出來,可是誰也無法懷疑它們是存在的,正是它們的作用構成了語言。這無疑就是使語言區別於其他任何符號制度的一個特性。”①按照索緒爾的看法,語義如果沒有確立描寫和分析的單位,就無法成爲“學”。傳統詞彙學以詞爲研究的起點,詞是語言具有外部形式的最小單位,因爲它被語音承負,而音素和音節都具有外部界限,漢語的詞有漢字作爲辨別界域的視覺物化形式,所以詞形本身是可以分析的;但是被詞形負載的意義卻沒有外在的界限,分析詞義結構就成爲語義學走向科學的根本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義位和義素概念的確立,是語義學走向科學的關鍵。

      一“義素”概念的確立及其內涵

      “義位”和“義素”這兩個概念,都是結構語義學確立的。②“義位”是語義分析的基本單位——也就是語義分析的起點。這個概念在辭書编纂領域稱作“義項”,所以在中國,很多人把“義位”和“義項”作爲同義概念來使用。其實,由於“義位”是語義結構分析的科學術語,而“義項”只是辭書編纂的操作概念,所以二者是有一定區別的。“義項”在劃分時以其解釋的必要性爲前提,語感和自然認知機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常常見仁見智,有一定的隨意性。而義位是對多義現象科學分析的結果,帶有一定的數理性、邏輯性,當一種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式確立後,它的結果應當是唯一的;只是因爲意義在語境中帶有豐富的經驗性,過於人文化,完全的數理性是難以體現的,有時也需要憑藉語感。這就是“義項”和“義位”兩個概念始終糾葛不清的現實原因。我們要分析的是“義素”,自然要選取儘量科學的術語“義位”。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義素”與“義位”這兩個概念是相互依存的。

      “義素”是語義分析的結構單位——其實也就是語義分析的終點。“義素”概念的確立使意義可以進行分析和描寫,它對科學語義學的建立有極爲重要的作用。

      在意義獨立研究走向科學的追求中,音位學的方法對義素概念的形成起了直接作用。但是因爲外化的語音與內在的語義有著存在形式的很大的差別,“義素”這一概念在各種語義學著作的使用中,是缺乏確定性的,有兩種內涵,需要辨別。

      在中國的詞彙學和語義學裹,用“義素”來表達的概念,其內涵都是借鑒音位學的結果,但是借鑒的是兩種不同的術語系:

      第一種,以音位學的音位歸纳爲參照的義素(sememe),用我們的理解來說,義素就是義位的變體。也就是說,義素與義位的關係,相當於音素舆音位的關係。我們以一個古代漢語非常用義的意義訓釋之例③來說明義位與義位變體(義素)的關係:

      ①《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党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注:“簡,大也。”

      ②《論語·雍也》:“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皇疏:“簡謂疏大無细行也。”

      ③《尚書,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冑子。直而温,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孫星衍:“簡者大也。孔子在陳,思欲歸去,故曰:吾党之小子狂簡者,進取于大道,妄作穿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制裁,我當歸而裁之耳。遂歸。”

      ④《尚書·皋陶謨》:“簡而廉。”孔疏:“簡者,寬大率略之名。”

      ⑤《逸周書·諡法》:“平易不疵曰簡。”

      ⑥《爾雅·釋詁》:“簡,大也。”郝懿行《爾雅義疏》:“簡者,疏節闊目之意,故亦爲大。”

      上面①—⑤句子中的“簡”在語境裹的意義都是指的行爲習慣和性格。解釋語“大”,取與“細”相對的“大”,意思是“粗略而不拘細節”,但概括起來,可以看出這個義位裹含有評價問題:①含貶義,意思是“狂傲”因而粗疏不謹慎;②—⑤含褒義,意思是“寬厚儉樸”因而不計較別人的細節,自己也不誇大。這兩點的區別在色彩,可以就其共同點再概括爲一個中性的義位;⑥《爾雅》的意義解釋已經概括出這個中性的義位,是由具有貶義和褒義的兩個義位變體再度歸納的。

      在我國,將“義素”等同於“義位變體”,最早見於高名凱先生的《語言論》。④這樣來設置“義素”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把詞語在語境中的意義作爲“義素”,而把這些語境意義進一步歸納出的具有社會性的語言意義作爲“義位”。這一解釋大約相當於法國結構語義學家A.J.格雷馬斯在《結構語言學》一書中所說的“核心義素”(Ns)與“語境義素”(Cs)。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