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的语义分合及解释规则

作 者:

作者简介:
蒋静忠,河北大学文学院,E-mail:jjzhbdbd@163.com;潘海华,香港城市大学,E-mail:Haihua.Pan@cityu.edu.hk。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4 期

字号:

      1.问题的提出

      目前,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把“都”的用法用一个统一的语义来概括,比如李行德(1986)、Cheng(1995)、蒋严(1998、2009)、潘海华(2006)认为“都”表示全称量化,黄师哲(1996)认为“都”表加合,林若望(1998)认为“都”表分配,徐烈炯(2007)认为“都”表示达到相当程度,Giannakidou & Cheng(2006)、向明(2008)则认为“都”是一个最大化算子。

      

      目前学界对第一种观点的质疑是:能否解释所有的例句?比如刘丹青(2005)就举了如下一些例句:

      (1)a.可是她穿上以后连路都走不了啦。(《黄金时代》)

      b.他们有钥匙,连门都不敲就进来了。(《黄金时代》)

      c.那段时间箫雨天天在家做家务,出门连“的士”都舍不得打。(《知音》杂志)

      d.他连事情都没搞清楚,杀了我,还说我的不对。(网)

      例(1a)中,没有比“路”更走不了的东西。例(1b)中,没有比“门”更不能敲的东西。例(1c)中,没有比“的士”更舍不得打的东西。例(1d)中,没有比“事情”更难搞清楚的东西。

      刘丹青认为,这种非典型“连”字句的最大特点是:在上下文、说话现场、言谈双方的共享信息和认知背景中都找不出与“连”后XP构成对照的一个成员,无法形成一种可能性等级尺度。因此,很难用全称量化或梯级序列①来解释。

      这个问题在潘海华(2006)中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潘海华认为这样的句子都是变体或者省略形式,例如“他连头都没抬一下”是“他连抬头都没有抬一下”的变体或省略形式,“他连凉都没有冲”是“他连冲凉都没有冲”的变体或省略形式。按照这种处理,(1)中的例句都可以得到全称量化的解释。

      但是,下面的一些例句就不容易用全称量化来解释了。例如:

      (2)a.天都黑了。(Huang,1996)b.天天如此,我都习惯了。(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c.哎呀,你不说我都忘了!(北京大学CCL语料库)d.这话说都说了,还能怎么办?(王红,1999)

      上面的例子都只表达了一个单数事件,我们很难根据当前语境构造出一个复数的事件来。而认为“都”表全称量化、表加合、表分配也好,都必须以构造出一个复数事件为基础。黄师哲(1996)认为(2a)可以构造出一个复数事件,即“天黑”和“天亮”,但这种构造跟句子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关系,黄文并没有详细说明。蒋严(1998、2009)、潘海华(2006)都认为可以根据时间先后关系构造出一个梯级序列,即“天亮→天黑”,这种解释比黄文更深入了一步,但这种解释会把句子解读为“天黑和天亮都出现了”,这显然不是这个句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说例(2)表示达到相当程度似乎也不大妥当,因为它们表达的并非极端事件。

      

      但是,这里的“不寻常”、“不协调”的意义是怎么来的?是事件本身就不寻常,还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事件不寻常?还需要进一步的说明。而且,有些句子,如(2b),明确表达了“我习惯了”的原因是“天天如此”,这似乎并没有不寻常或不协调的意思。

      

      我们认为,不管把“都”看作几个,都必须承认“都”的内部是存在区别的。不管是区分为两个,还是区分为三个,都必须先把各自的范围划分明确,之后才能归纳各自的意义。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下面主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都”的用法进行重新分类,并揭示各个次类的内部区别。二是在潘海华(2006)的基础上对其语义解释模式进行修正,使之能够解释所有的“都”。

      2.“都”的重新分类

      2.1重新分类的理由

      之所以要对“都”的用法进行重新分类,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袁毓林(2007)的语义解释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下面的(3a)却不能解释(3b)。

      (3)a.小李都买呢子的衣服。 b.小李都买的呢子衣服。

      蒋严(1998)认为(3a)中“都”约束的对象不是“呢子的衣服”,因为这样得到的语义是小李把所有的呢子衣服都买了。实际上,“都”约束的是句子的预设(该预设随语境而定),比如可以是小李在某段时间买了一些东西,或者是小李在某段时间买了一些衣服。这个预设提供了一个集合S,即{x|x=小李在t时段所买的东西}。这个集合才是“都”所真正作用的对象。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小李在某段时间所买的东西都是呢子衣服。

      袁毓林(2007)试图把蒋严(1998)提出的语用推理机制进一步细化。他认为,“都”的这种隐含在预设中的作用对象,有时可以实现为显性的句首话题。(3a)可以采用如下省略拷贝式话题的推导程序进行语义推导,例如:

      

      b.{小李每个买衣服的事件都属于买呢子衣服这种事件}

      袁毓林(2007)假设(3a)是一种说明性小句,其话题是上文或语境中的“买衣服”一类复数性事件。因此,可以在表层形式上把这种话题补出来并且还可以在谓语核心“都”之前加上跟这种复数性的谓词性话题相照应的“每次”,动量词“次”提供了找回“买衣服”一类谓词性话题的线索。这样,“都”约束的对象是先行话语或语境中隐含的复数性事件话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