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熙先生(1980)曾经指出,“在黑板上写字”和“在家里吃饭”虽然表面形式相似,但前者可以变换为“把字写在黑板上”,而后者却不能这样变换,所以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单义句式。“在火车上写标语”兼有两者的特点,可以分解为这两个单义句式的重合,因而是个歧义结构。朱先生的解释非常有见地,也指出了进一步探讨的方向。之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多半集中在致歧的原因、[7、9]句式间变换的条件[5,12]以及“在+处所名词”的句法意义及语义功能[1,4,8,10]等方面。 上述三种句式结构相对简单,日常生活中又比较常见,因此往往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就会反复出现。如何向学生解释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的具体表现、单义句式的分解以及歧义的消解,便成了教学中一个重大课题。
(1)a.店主在面包上抹了点果酱。 b.店主往面包上抹了点果酱。 (2)a.有个小女孩在兜里掏出两元钱。 b.有个小女孩从兜里掏出两元钱。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意义相同是就句子的命题意义而言的,在语用意义或话语功能上,它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包括话语视角的差异。至于为什么有的“在”可解读为“往”的意义,有的“在”可解读为“从”的意义,则是由句子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其与宾语的语义关系所决定的。
1
与
的空间关系
(1)a.妈妈在厨房里洗碗。——妈妈在厨房里。 b.二班的同学在操场上拔草。——二班的同学在操场上。 从对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网络版语料库的统计来看,具有[+包容/承载]特征的NP主要有两种,即包容人的“立体类”和承载人的“平面类”: 立体类:厂、城、家、河、院子、餐馆、城堡、厨房、公寓、公园、果园、教室、酒吧、林子、地窖、山洞、山沟、食堂、校园、医院、防空洞、候车室、体育馆、招待所等。 平面类:岸、冰、地、海、街、路、山、菜地、操场、草原、地板、高地、耕地、工地、公路、广场、荒漠、海滩、荒地、码头、球场、沙地、沙漠、田野、雪地等。
(2)a.奶奶在锅里盛饺子。——*奶奶在锅里。 b.输了的人在鼻子上贴纸条。——*输了的人在鼻子上。 此例“奶奶在锅里”所描述的空间关系,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为人接受,所以例(2)a就消解了与此相关的解读,而“输了的人在(自己)鼻子上”基本上不现实,所以例(2)b也没有相关的解读。 [-包容/承载]的
也可以分为“立体类”和“平面类”两种: 立体类:菜、兜、汤、粥、碗、嘴、包子、饺子、抽屉、饭盒、书包、缸子、花盆、花瓶、瓶子、盆子、砂锅、烟缸、鱼缸、水壶、暖瓶、香炉等。 平面类:壁、脸、墙、鼻子、额头、标签、服饰、果皮、黑板、嘴唇、枕头、门框、盘子、皮肤、手指、帽檐、树叶、信封、椅背等。
(3)a.饲养员在笼子里抓鸟。 b.技术员在桌子上画图。 例(3)a里说的“笼子”无法确定大小,因此“饲养员”可能在笼子里,也可能在笼子外,所以句式的两种意义在例(3)a里都可以保留。同样地,例(3)b也保留了两种意义。 常见的这类处所
有:树、井、水、架子、梯子、石碑、石头、汽车、火车、飞机、沙发、床板、凳子、桌子、椅子、袋子、笼子、箱子、木板等。 2
与
的空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