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汉语几种富有特色的句法模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福祥,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历史句法学、语法化和接触语言学(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语言研究

内容提要:

自《马氏文通》以来,特别是王力(1938)之后,发掘汉语语法的个性与特点很大程度上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和努力。不过,由于缺少语言类型学和语言共性视野,过去认定或断言的汉语语法的特点大多难以成立。跟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世界语言普遍性和差异性角度讨论汉语几种极富特色且跨语言罕见的句法模式,尝试证明这些句法模式极有可能是汉语语法真正的特点和个性。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2 期

字号:

      一 引言

      假如把《马氏文通》的出版视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创立时期,那么可以说,中国现代语言学自创立以来就致力于汉语个性和特点的发掘。“《马氏文通》往往因其模仿拉丁语法而为人诟病”(朱德熙1980),其实作为第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也颇关注汉语语法中若干不同于泰西语言的特点,比如《马氏文通》数处提到汉语语法中“华文所独”的语法现象。

      (1)“华文所独”的语法现象(马建忠1898):

      a.凡虚字用以结煞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泰西文字,原于切音,故因声以见意,凡一切动字之尾音,则随语气而为之变。古希腊与拉丁文,其动字有变至六七十次而尾音各不同者。今其方言变法,各自不同,而以英文为最简。惟其动字之有变,故无助字一门。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323页)

      b.议事论道之句读,如对语然,起词可省。《论语·学而》云: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四单句皆无起词,盖泛论治国,起词即治国之人也。……大抵论议句读皆泛指,故无起词。此则华文所独也。泰西古今方言,凡句读未有无起词者。(387页)

      c.句读内有同指一名以为主次、为宾次或为偏次者,往往冠其名于句读之上,一若起词者然,避重名也。《论语·季氏》云:“夫颛顼者,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史记·老庄列传》云:“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此例为华文所独,故不惮繁引如是。(390-392页)

      四十年后,王力先生的《中国文法学初探》(1938)是一篇旨在探讨汉语语法“若干特性”的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里,王先生明确提出:“此后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在乎寻求中国文法的特点。”在汉语语法特点方面,王先生除强调“助词为中国特有的词品”外,特别归纳出汉语在“词的次序”方面所显现的若干“重要的规律”,认为这些规律“在中国人看来,觉得平平无奇;在外国人看来,这正是中国语的大特色”(王力1938:364-365)。

      王力(1938)之后,发掘汉语语法的个性与特点很大程度上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很多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和努力。

      语言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揭示人类语言的本质。“人类语言的本质既体现在语言的共性上,又体现在语言的个性上。”(沈家煊2008)因此,任何语言学家在研究个别语言时总是难以回避特定语言语法和语言共性之间关系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语法学家在描写汉语语法时致力于汉语语法特点的探求和发掘,本是非常自然的。问题是如何判定汉语语法的个性和特点?以往的学者似乎主要基于汉语跟少数印欧语的简单对比来寻求汉语语法的个性和特点。由于缺少语言类型学和语言共性视野,过去认定或断言的汉语语法的个性和特点大多难以成立。比如《马氏文通》和王力(1938)认定汉语的“传信”和“传疑”助词乃“华文所独”,其实这类助词绝非汉语的“专利”:Dryer(2005a:473)的数据表明,“传疑”助词是人类语言表达是非问的基本手段,在其842种取样语言中用疑问小词(question particle)表达是非问的语言就有520种(占62%)①。另一方面,Dryer(2005b)显示,在用疑问小词表达是非问的467种语言中,句尾疑问小词型语言有272种,占疑问小词型语言总数的58%,这类语言分布于欧洲以外的世界各个地区。同样,句尾“传信”助词在东亚和东南亚语言里也十分常见②。由此可见,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如何寻求和确定汉语语法的个性和特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跟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世界语言普遍性和差异性的角度讨论汉语几种极富特色且跨语言罕见的句法模式,尝试证明这些句法模式极有可能是汉语语法真正的特点和个性。

      二 汉语几种富有特色的语序模式和句法结构

      (一)“Rel-N”[关系小句-名词]语序模式

      关系小句和核心名词的语序在人类语言里主要有“名词-关系小句(NRel)”和“关系小句-名词(RelN)”两种类型,比如英语采用的是前一种模式,日语则使用后一种语序:

      (2)英语:the book[that the student bought][学生买的]书

      日语:gakusei ga katta]hon[学生买的]书

      学生 主格 买 过去时 书

      据Dryer(1992、2007、2009),动词和宾语“成分对”(pair of elements)跟名词和关系小句成分对具有单向语序关联,即动词和宾语的语序跟名词和关系小句语序之间具有单向蕴涵(implicational)关系:

      

      也就是说,在人类语言里VO语序蕴含NRel,ReIN语序则蕴含OV。汉语的语序模式则对Dryer概括的语序蕴含共性提出了挑战:汉语是VO型语言,但关系小句和核心名词的语序是ReIN而非NRel。其实,像汉语这种VO&RelN语序匹配模式在人类语言里极其罕见。请看表1和表2。

      

      

      表1和表2中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是“语组”(genus)的数量而不是具体语言的数量。语组是基于发生学关系对毗邻地区不同语言所做的归类,每个语组包含数量不等的语言。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世界语言中VO&NRel、OV&NRel和OV&ReIN三种匹配模式均为常见,而VO&RelN则极其罕见,在Dryer(1992,2007)的语种库里仅见于汉语语组。

      此外,Dryer(2005c)的数据显示,在756种取样语言中只有五种语言具有VO&RelN匹配模式(如表3所示),其中粤语、客语和汉语官话属于汉语语组,另外两种语言是云南境内的白语(藏缅语)和台湾境内的阿美语(Amis)(南岛语)③。Dryer(2005c:390)推测,后两种语言VO&RelN的匹配模式应是汉语影响的产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