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50年总供给缺口研究(1887-1936)

作 者:

作者简介:
崔文生,男,陕西临潼人,在读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货币理论和计量经济史,广州 510006

原文出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本文从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根据贸易差额长期为负与经济长期增长的矛盾,认为近代中国存在总供给缺口、总供给缺口的物质补充形态主要为进口的资本品,并进一步通过逻辑与实证的分析,说明进口资本品的增加推动了国内投资的增加,投资的增加推动了产出增加。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3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3)02-0019-05

      任何一个经济学理论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都是以一定的前提假设为条件的,因此,关于前提假设的研究在经济学研究包括经济史研究中的意义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考察中国近代宏观经济史的研究文献,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是供给约束型还是需求约束型,研究人员鲜有考虑,致使一些学者在研究时可能犯了不当使用理论框架的错误,使得他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刘巍最早注意到这一问题,他根据总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贸易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等多个角度的逻辑与实证分析,得出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态势是供给约束型的(刘巍,2010),这一研究使得我们对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有了一个可靠的、可依赖的上位前提假设。

      从近代中国“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的基本判断出发,经济运行中事前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封闭假设下投资需求大于储蓄,应该是正确的逻辑延伸。如果总供给缺口得不到补充,则产出必呈停滞或下降走势,从而达成事后的总供求平衡和储蓄—投资平衡。然而,中国经济在1887-1936年50年中却是增长的。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887年为132.7760国币亿元(1929年不变价格),到1936年时为329.7553国币亿元(1929年不变价格),50年中增长了大约2.48倍(刘巍、陈昭,2010)。近代中国总供给缺口在物质形态上是如何补充的?这种补充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何意义?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相应研究,以明确近代中国50年总供给缺口的物质补充形态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关系。

      一、总供给缺口的趋势分析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就是:Y=C+I+G+(X-M)(高鸿业,2011)。从恒等式Y=C+I+G+(X-M)分析,内需=C+I+G,若内需大于Y,则必存在供给缺口,反之则存在需求缺口。考察近代中国50年的进出口,净出口NX=(X-M)始终为负值,即Y+NX=C+I+G,那么就可以将NX看作是近代中国的总供给缺口。

      近代中国海关的统计资料相对比较完整和可靠,根据近代海关的贸易统计,可以计算得出近代中国的净出口NX,即近代中国的供给缺口,数据见本文附表。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往往包含了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因此在分析时需要将两者分离出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其长期趋势变动和周期循环变动。本文使用HP(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对近代中国的净出口NX进行分解,其中NX表示中国的净出口,Trend表示长期趋势,Cycle表示周期波动。NX值全部为负值,为了便于直观观察,本文将其全部取绝对值作图1如下。

      图1 近代中国1887-1936年NX的HP滤波分解

      

      根据HP滤波分解后的图形和数据,观察近代中国净出口的变动周期,即上图中的Cycle线,可以看到净出口的周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87-1906年,为贸易逆差缓慢增长阶段;第二个阶段为1906-1919年,贸易逆差呈现出缓慢下降的态势;第三个阶段为1919-1932年,表现为贸易逆差的快速扩大趋势;第四阶段为1932-1936年,是贸易逆差的缩小阶段。

      总供给缺口增大,通常应会使得物价上升,反之相反。刘佛丁等研究了近代中国的物价指数水平的周期性变动,工业品批发物价指数和中国批发物价总指数的周期性波动基本上吻合总供给缺口的波动周期,验证了总供给缺口与物价变动之间的关系。刘佛丁等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波动研究中,认为影响中国近代中长期波动的因素除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进步、投资规模的扩张和收缩等因素外,还包括近代中国经济的波动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是同步的这一因素(刘佛丁、王玉茹、于建玮,1997)。陈昭、刘巍在《经济一体化亚种:近代中国经济周期的从属性》一文中,认为在1887-1936年期间的大部分时段,中国经济周期同英美主要国家的周期波动一致,具有同步性;在非同步阶段,中国的经济周期也从属于英美(陈昭、刘巍,2009)。我们认为,他们的结论对近代中国总供给缺口的周期变动同样具有说服力,即导致近代中国总供给缺口周期变动的原因主要是受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影响,是被动的、从属的。

      二、总供给缺口的逻辑分析

      1.总供给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如果事前的总供给缺口得不到有效补充,则事后的产出必定呈现出停滞或下降的趋势,但是近代中国的经济实际上是增长的,这说明近代中国事前的总供给缺口是得到了有效补充的;再者,如果事前总供给缺口变大并被事后有效补充,则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上升,如果事前总供给缺口变小,则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放缓。假如我们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那么总供给缺口就应该和经济增长呈现出同步的变动关系,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们通过HP滤波方法对近代中国的总供给缺口即NX和近代中国的总产出Y进行分解,分离出其各自的长期趋势,作图2、图3进行直观的观察。

      图2 近代中国1887-1936年NX的HP滤波分解的长期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