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中国本土葡萄与葡萄酒历史积淀

作 者:

作者简介:
吕庆峰(1974-),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张波,通讯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原文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在葡萄酒的起源问题上,中国是除了西亚之外另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地区。中国本土上自远古时期就有原生葡萄存在。湖南玉蟾岩、河南舞阳贾湖、浙江庄桥坟、山东日照两城镇等地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葡萄种子,河南舞阳贾湖和山东日照两城镇甚至发现了用葡萄作原料的酒。商代,中国仍有酿造果酒的传统,周穆王西征以至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中西交通日趋频繁,西亚的欧洲种葡萄传入中原。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3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3-0157-06

      世界葡萄酒文化肯定是从一个中心传播出去的,关于葡萄酒起源的中心地在哪里的问题,目前学界意见不一,多数学者都认为起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1]43-45。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两处中国新石器时代葡萄用于酿酒的证据,这比西亚用葡萄酿酒的历史至少要早上1 500年。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关于中国葡萄种植与葡萄酿酒的记述日渐丰富。汉代以前,先秦时期,中国本土葡萄种植与葡萄酿造的考古证据与文字记载都既少又散,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中国本土葡萄种植及葡萄用之于酿酒的历史作一总体的扼要梳理。

      一、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葡萄种子和带有果酒沉淀物的陶器

      (一)公元前8000年前的湖南道县玉蟾岩文化遗址

      属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性质,在20世纪90年代的考古工作中出土了40余种植物遗存,野葡萄种子是其中之一。这里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圆底罐型陶器[2]35-57,说明这里在公元前8000年前已有野生葡萄存在,这些野葡萄已经成为这时期的先民的食材之一,但是否用于酿酒,目前尚无考古证据。

      (二)公元前7000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在2001年的考古工作中,舞阳贾湖遗址也浮选出了葡萄的种子[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麦戈文教授在对贾湖遗址的16件陶器内壁附着物萃取出的有机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其中的13件在红外光谱分析和高效液相层析时,都显示出和近东地区最早的酒非常接近的红外线结果[4,5]。所谓近东的酒,指的是沉淀酒和一种混合了产自地中海的葡萄酒、大麦啤酒和蜂蜜酒的饮料。在这些陶器上检测出大量的酒石酸和酒石酸盐的成分,表明在当时这些陶器都用来盛装一种同时含有大米、蜂蜜和水果的成分的发酵型饮料。果酒里含有酒石酸,除了可以推测出是葡萄酿制的酒以外,山楂作原料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化学结果。但是,野生葡萄种子是贾湖遗址发现的最重要的远古水果,而山楂种子在贾湖遗址则没有被发现,葡萄很可能因其芳香甜蜜而被用之以这种混合饮料的酿造[5]17 593-17 598。这是葡萄用于酿酒的中国最早,目前也是世界最早的考古证据。比在现今伊朗境内扎格罗斯山发现的古代苏美尔人留下的公元前5400年的盛葡萄酒陶罐最少要早上1 500年的历史。

      贾湖遗址发掘出的陶器类型也很丰富,有夹砂陶、泥质陶、夹碳陶、甲蚌或骨屑陶、夹云母片和滑石粉陶五大类。而且陶器中有少量尖底类,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尖底,接地处蹾出一个小平面[6]200,201。这些陶器的种类和形状具备了充当酿造葡萄酒的容器的条件。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还出土龟甲刻符与石器、骨器、陶器上的刻符。贾湖契刻与阴虚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与商代甲骨文可能有着某种联系,而且很可能是汉字的滥觞[6]990,991。但是目前考古学者还没有考证出这些契刻符号的具体代表意义,所以也无从考证这里面有无关于葡萄或者葡萄酒的记述。

      据研究,中国各地的野葡萄种类多达40~50种,占世界野葡萄种类的一半以上,野葡萄的含糖量可达19%,可用来酿酒,徐光启《农政全书·救荒》记载“采葡萄颗紫熟者食之亦中酿酒饮”[7]11。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制造葡萄酒的原料,如今的河南省境内至少还生长有17种野生葡萄。

      (三)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浙江省几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在2003-2005年间,浙江省的考古工作中,在庄桥坟遗址、卞家山遗址、尖山湾遗址、钱山漾遗址等四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发掘出了葡萄的种子,从种子形状看,不同于现在世界各地大范围栽培的欧洲葡萄种群,当是我国境内原生的葡萄,说明在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居民,仍然在食用葡萄。尽管目前没有证据来证明良渚文化时期(该四处遗址的前三处都是属于良渚文化类型)已经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从良渚文化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葡萄作为他们生食的鲜果,如果说在这一时期被先民驯化栽培,也不足为怪[8]。

      (四)公元前2500-公元前2200年龙山文化两城镇遗址

      2004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地区的调研报告显示,龙山文化时期葡萄也有出现,虽然发现的只是少量的种子[9]。不过,在检测的30件(陶器)标本中,有23件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应当是稻米、蜂蜜、水果和添加树脂和香草的混合饮料,11个标本中有酒石酸盐的存在,在几个例子中皆检测到了古代近东酒经常使用的添加物——葡萄和松节树脂,大多数的两城镇标本在化学性上与古代近东地区的酒比较近似,表明龙山时代的制酒者也使用了葡萄作为酵母和糖的来源[10]。考古证据显示这一时期的两城镇居民已经学会用稻米和葡萄混合酿酒。

      龙山文化起源于东方,由东向西发展,逐渐代替了仰韶文化。古代史上的夏、商、周的产生与发展都与龙山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据日照两城镇的考古发现来推测,龙山文化的居民已经掌握了葡萄酿酒技术,并有一定的酿酒规模的话,随着龙山文化的向西推移,葡萄酒酿造术应该也传到了内地。

      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与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葡萄种子形态类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