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结合视角的三线建设评价  

——基于四川、重庆三线建设的调研

作者简介:
郑有贵,陈东林,段娟,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于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横贯国家3个五年发展计划,涉及13个省、市、区,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9.01%①,有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次民工参加,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西部地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三线建设,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未提及,原因是在三线建设的评价问题上争议较多而未能形成共识。中央实施的三线建设项目大多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而四川、重庆又是西南三线建设项目的重点地区,三线建设初期在四川、重庆实施的重点项目有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成昆铁路、以成都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重庆至万县的造船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汽车、机械制造、特殊冶金工业,以后又增加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三线建设项目在四川、重庆的实施,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实实在在地加快了西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由此也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2011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国情调研组对三线建设项目较多的四川省、重庆市的部分三线建设项目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昆铁路、广安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陈列馆、重庆市南川区三线建设项目遗址,先后在攀枝花市、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凉山彝族自治州、重庆市社科院与当地党政有关部门、三线建设亲历者、研究三线建设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访问三线建设项目区周边群众,查阅相关档案文献。本文基于调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角,对长期争论未果的三线建设评价进行探讨。

      一、三线建设项目的四种类型

      作为中央的重大战略而实施的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范畴的概念,但三线建设企业及基础设施项目的历史尚未断裂而得以延续,至今依然存在和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鉴此,为便于对三线建设做出公允评价,本文首先对实地考察及座谈中涉及的三线建设项目的历史与现状做客观陈述。这些三线建设项目大体可分为以下4类。

      (一)发展壮大型

      攀枝花钢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碚仪器仪表研发生产、重庆嘉陵机器厂等三线建设项目,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经历改革,呈现出发展壮大态势。其中,实地调研的攀枝花钢铁项目是其中的佼佼者。攀枝花钢铁项目自1965年起实施,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1974年出钢材;1986年启动二期工程并于1997年建成投产;2001年启动三期工程。2008年,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成为四川省首家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的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22.6亿元)。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在科技创新上实现多项突破,形成了一些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实现由“钢坯公司”向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钢铁企业的跨越,所生产的重轨、板材、管材、棒线材、特钢等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欧美、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成为国内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和钒钛钢生产基地。

      (二)搬迁、转产型

      三线建设的一些企业,在20世纪80-90年代实施了搬迁。调研组所到的四川省广安市和重庆市南川区的三线建设企业都实施了整体搬迁。

      1965年至1972年,国家先后在便于隐蔽和防御、以大巴山山麓的华蓥山为屏障的广安市境内,建成了明光、红光、华光、永光、金光、兴光、江华、长城、燎原、西南玻璃厂等10家军工企业(其中从禄市到溪口一带的山沟里就有8家企业),主要生产为炮配套的光学瞄准仪器等。其中,有8家为中央企业(分别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和建材部),只有国营长城机械厂、国营燎原机械厂为省属企业(先后隶属四川省国防科技办公室、第五机械工业部重庆五机局、四川省机械厅等)。广安市境内的三线企业门类相对单一,以生产要求空气明净、精密的光学仪器为主,引进了大批先进的生产设备,科技含量较高,其中有许多是当时的特种工艺设备产品,华江、华蓥、华西、珠江、明佳、佳美等多个品牌的军用、民用光学仪器,如照相机、望远镜等质量上乘。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军工企业开始大批量转为生产以放映、摄影器材为主的民用产品,销路较好。此外,农用车、运动气枪弹等民用产品的市场反应良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这些企业包括原有生产设备迁往成都、重庆、南充等地,并焕发出生机。如现在的重庆嘉陵华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由原设在广安市境内的重庆华光仪器厂改制而成的,传承了原重庆华光仪器厂的光学优势,其中球面透镜、平面棱镜的品种、产量和精度居国内同行业前茅。调研组在广安市只能从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看到往日三线企业的艰辛创业和为国防建设做出贡献的辉煌历史。

      重庆市南川区是加工制造枪炮等常规武器的机械工业基地。1992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南川区境内5家三线企业列入国家三线调整迁建计划。令调研组遗憾的是,在原址看不到往日的景象,企业已迁移,厂区建筑设施被闲置或废弃。位于南川区水江镇的临江机械厂已实施迁移,调研组看到原址较大规模的厂房仍保留,但长期空置,已显破旧,周围杂草丛生,部分办公用房被改为监狱,宿舍楼转为当地居民使用。位于鹤公岩山麓的青岩机械厂,曾生产坦克底盘构件,停产后高大的厂房保留完整,被当地民营企业租用,用于生产工艺简单的产品。其他厂房被农民当仓库堆放饲料,框架较好的宿舍楼也闲置。南川区境内的一些三线企业在搬迁后实现了新的发展。1997年,国营红泉、红山、庆岩三厂整体迁往重庆市巴南区渔洞镇(川南区的10个兵工厂均迁建于此),在巴南区形成了渔洞汽车及重型机械加工工业区。1999年至2000年,国营宁江机械厂、天兴仪表厂迁至成都市龙泉驿区,与其他几家调迁到这里的大型军工企业形成了高科技的精密机械和电子工业园区。目前,天兴厂已发展成为规模大和实力强的车用仪表开发和生产基地、中国车用仪表行业“排头兵”、中国车用仪表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国营宁江厂发展成为国内车用减震器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