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审计重点内容 1.审查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在审计中,要查阅信用社现行的有关制度,审查其是否存在违反人民银行、上级行相关制度规定的问题。询问信贷人员贷款发放操作程序、贷款管理等情况,了解是否严格按有关制度执行。 2.审查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信用社稳健经营原则。有无盲目追求盈利,将贷款投向高风险、高回报领域,如集中为房地产行业发放贷款。审查贷款发放程序是否严格按照授权,是否执行审贷分离,有无越权放贷,有无先放贷后审批情况。 3.审查经销商和开发商的有关情况。一是审查经销商是否具有担保能力,通过到税务、工商等部门查阅经销商会计报表、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经销商业务开展等情况,掌握其是否具有担保能力;二是审查经销商和开发商账户,了解资金去向,主要查询账户中大额提取现金情况,有无转入信用卡、个人账户情况,有无转入境外或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单位情况,特别关注将资金转入证券公司、房地产公司和境外公司账户等情况。 4.审核不良贷款。重点关注损失贷款的金额、结构以及形成的原因和责任。查清确已流失、无望收回损失贷款的金额以及损失贷款造成的应收利息坏账金额。对损失类贷款的审核,要延伸到贷款企业逐笔调查核实。在查清不良贷款数量的基础上,查清次级、可疑类不良贷款在各行业的分布结构及所占比重。 5.关注抵押贷款的情况。一是关注抵押贷款中房产土地等抵押物是否进行了评估,估值是否合理、抵押手续是否完整等;二是审查贷款抵押、质押担保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等无效抵押物;三是延伸审计。调查抵押物登记情况,到房产部门查询抵押登记的房产是否为贷款所购房产,是否抵押给第三人,到车辆管理部门查询机动车登记证书的真伪,辨别贷款购车是否真实。 6.审查贷款集中风险。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三项指标是否超过银监会监管额度,关系密切的贷款客户之间是否互保获取贷款。对关联方发放贷款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并实行有效控制,有无放宽贷款条件,放贷规模是否超过银监会监管额度,并关注关联企业相互担保贷款和同一法人的多家公司贷款问题。 (二)运用有效的审计方法 1.审计调查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查询法。观察法是审计人员通过对信贷业务活动进行实地观察来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如对管理层及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并观察业务操作流程,如各岗位的办理过程、资料的传递、信贷档案的管理等,查看是否与规定、询问结果一致。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口头询问(面询)和函电询问(函询)等方法,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比如调查贷款是否真实,根据信贷档案资料,电话查询借款人是否存在,必要时,直接与借款人见面,了解是否真正贷款以及贷款的实际用途等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2.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核对法、审阅法、盘点法、验算法等方法。核对法是审计人员利用会计资料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勾稽关系,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或有关数据进行互相核对,用以确定账务处理和会计资料正确性、完整性的一种查证方法。审阅法就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计划、合同、契约、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资质的审查和阅读。盘点法是审计人员通过盘查清点实物,审查账款、账实的方法。验算法(复核法)是审计人员对相关会计资料的有关数字、内容进行重新验算、核查,以证实其有无会计错弊的一种查证方法。比如调阅贷审会、信贷授权、贷款利率定价、岗位职责、信贷审批流程、贷款新业务办理等资料,检查信贷内部管理是否健全有效、利率定价是否合规、流程设计是否存在风险隐患、新业务品种开办是否合法合规等。 3.审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账户分析法、账龄分析法和平衡分析法等。比如用比较分析法审核贷款质量,通过同期比较分析,审查贷款质量、贷款行业投向变化趋势,若变化趋势与同期当地经济变化大体一致,则属正常;反之,要做进一步分析;通过同业比较分析,对同一组经营规模类似、性质相同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经营业绩差距是否过大,若差距大,则分析成因。还可以采用比率分析,将信用社五级分类贷款、投放行业类贷款、担保方式类等分类贷款余额分别与全部贷款余额作比较,审查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及其分布,比较各分类的合理性,以此作为审计重点,获取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