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简称BIM)是指基于三维模型技术,在不同项目阶段为不同参与方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以数字化、可计算的形式提供图形信息和非图形信息如进度、价格等。在工程审计中应用BIM是指通过建筑信息模型获得集成的项目造价信息、招投标信息、施工信息等,分析项目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问题线索。从当前应用角度来看,基于BIM的审计主要从工程造价技术方法入手,通过对工程造价编制、工程投资进度的分析对比,招投标信息核对等发现问题。 获得相关基础资料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需要从被审计单位取得的资料不再是传统的2D图纸和合同基础资料,而是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联合建立的3D建筑模型和基于3D模型建立的施工模型、造价投资动态变化模型、资金投入和使用表等基础资料。BIM模型是以构件为单位的,举例而言,梁作为一个构件,构件信息包含水泥、粗细骨料、钢筋、人工、机械等用量,而这些信息均是设计者和施工方已事先输入的,汇总3D模型中全部构件形成构件信息表,最终获得工程整体造价信息,施工方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完善招标方、投标方、总包商、分包商等参与方信息,中标总价及综合单价造价信息,工程变更、现场签证、进度款支付申请等施工信息,上述信息通过建模软件(如Archicad或Autodesk revit等系列软件)自动汇总形成分析表。 进行工程信息核查 BIM模型包含了集成的建筑信息,审计人员获得了BIM模型后,对建筑物工程信息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招投标信息、成本造价信息进行核查,分析造价金额较大、设计变更签证较多的单项工程进行重点核查。例如在对某燃气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按照单项工程造价金额、变更金额进行排序,选择某管道工程为重点分析对象,核实工程造价、分包商资格、工程进度等。BIM模型反映的招投标信息与实际施工信息无法吻合,且中标价格与决算价格差异较大,工程施工中签证变更较多,存在虚假变更信息提高工程成本的可能;模型反映的分包商不包含在候选施工单位数据库中,说明分包商缺少相应资质。审计人员重点延伸施工企业,发现虚假招投标、违规分包等问题,并顺藤摸瓜,在企业繁杂的往来款项中发现施工方向业主方行贿的重大案件线索。 在造价信息核查方面,审计人员利用BIM模型分析不同施工方对于相同施工材料在类似构件上的单位成本,以发现施工方损失浪费、工程腐败等问题线索。例如审计人员分析A、B、C三家施工方桥梁防水层材料的使用情况发现,喷涂(纯)聚脲材料单位用量三个单位依次为2.577公斤/平方米、2.27公斤/平方米、2.29公斤/平方米;最大单位用量差为0.307公斤/平方米,单位用量差异超出13.52%;其中,A单位防水层施工总面积为324958平方米,进而计算出总量差为99762.11公斤。按其主要供货单位某材料有限公司的喷徐(纯)聚脲单价33.50元/公斤计算,得出其多使用材料部分总金额为334.2万元。 开展投资进度分析 BIM模型提供了工程投资进度分析的功能,构件信息中包含的造价信息随构件的建造过程不断汇集,形成单一构件的投资,而建筑物的各个构件工程造价的信息的汇集则形成整个工程的造价信息。这些信息动态表现为工程投资进度。审计人员可以将实际投资进度、付款信息和建筑模型体现出的投资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获得对不同工序、不同标段、不同分包商工程进度款支付超前或滞后的情况,最终反映为超验工程量、拖欠工程款或其他工程腐败线索。如审计人员通过分析BIM投资模型发现,某标段铁路桥护坡土方工程较其他标段单位工程量(延米)投资额高50%,进一步分析发现工程现场签证偏多,经延伸审计发现存在虚假签证变更、超验工程量等问题,最终核实项目实施方超验工程量合计资金138.17万元。 BIM模型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是BIM在建设行业应用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是对BIM模型的建立过程、模型内容和实际工程内容的对比。在审计中对BIM模型的运用,是审计新方法的初步探索和尝试,限于目前各施工单位的技术能力,这种探索仅局限在发现问题线索等方面,随着BIM的应用推广和项目实施单位的技术提升,审计机关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这一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