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信息分析:国家治理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劲,傅绍正,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03年12月12日,审计署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第1号——《审计署关于防止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审计结果的公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强烈反响,同时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将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基本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处理情况及建议、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等,通过一定的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社会舆论监督,以促进所查处问题得以纠正和落实的一项制度。本文以国家治理为视角,以2003~2013年上半年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信息为分析对象,探讨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服务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进一步丰富国家审计理论,为国家审计实务提供借鉴。

      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

      在2011年7月8日的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会论坛上,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重大议题,认为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实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家治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审计基本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处理情况与建议及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能将审计监督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下,促进舆论监督和审计监督形成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李嘉明和刘永龙(2012)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国家审计进行比较发现,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基本机制都是通过审计结果来实现对国家治理的服务。

      根据刘家义审计长国家审计的“国家治理论”,国家审计结果公告首先具有“预防”功能。审计结果公告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其具有独立、客观、公正、超脱的优势,拥有有关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大量信息。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披露,一方面对审计对象的违法违规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和预警作用;另一方面,加大了被审计单位的舆论压力,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审计的“预防”功能。

      其次,国家审计结果公告是国家审计“揭示”功能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各项治理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审计能够起到反映真实情况和揭示存在问题的功能,而这种“揭示”功能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试想若将集中反映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审计结果报告仅在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公开,势必大大弱化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将审计结果在社会公开披露能使审计结果完全暴露在阳光下,使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得以进一步强化。

      最后,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也具有一定的“抵御”功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主要由审计情况和审计建议构成,其中后者是审计机关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及制度等方面提出的完善被审计单位财政管理的建设性意见。这有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体制、规范机制、健全制度,能够起到抑制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种“病害”的功能,促进完善国家治理。

      三、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信息的统计分析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人大常委”)通过的《审计法》将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首次写入我国法律,其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2001~2002年审计署相继颁布的《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公告实行办法》、《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从原则上对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表1统计了截至2013年上半年审计署在其官方网站“审计结果公告”栏中公告的审计结果情况。

      

      从时间轴看,2003~2013年上半年审计署共公告了180份审计结果,其中,2003年仅有1份审计结果公告,2004年增加到7份,且在2005年回落到4份后在随后的六年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011年增加到39份,2013年仅上半年就公告了28份。这表明近些年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开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为社会舆论参与国家审计监督提供了可能与条件,有助于强化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良治。党的“十六大”突出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这一国家治理背景下,客观上要求国家审计机关调整审计职能,增强为社会民众服务的意识,将国家审计结果公开化充分体现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需要,反过来,国家审计结果公开化程度提高又进一步推动国家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同时从公告的审计结果类别与时间轴看,国家审计通过国家审计结果公告服务国家治理的这一路径能得以有力的印证。结果显示,有关“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公告除2003年之外的其他各年均有公告,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国家治理的需求,而集中体现政府运转和财政管理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这使得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及其审计结果的公告成为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重点。然而,由于其主要采取“捆绑”公告的方式即1份公告公布多个审计结果,近九年半共公告了25份,占总公告数的14%,公告数少于企业审计结果公告数(52份)。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监督国有资产安全、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自然成为审计监督与国家治理的重点,然而表1统计显示,自2010年才开始公告企业(主要是中央国有企业)审计结果,这表明就这一类别而言,国家审计通过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服务国家治理这一机制发挥作用较晚。但这一机制作用愈来愈明显,结果显示近3年半共公告了52份,是公告数最多的类别,占比29%,且大多采用对每一个被审计企业审计结果单独公告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国家审计运用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实现国家良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