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银监会关于表外业务的定义,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此类业务不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但是一定的条件下却可以转换成银行的资产负债,潜在的风险可能会转化成现实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一、表外业务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表外业务本是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包含了贷款承诺、委托贷款等,由于社会发展和金融、经济形势变化,银行业为寻求新的盈利机会和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突破传统表外业务框架,加速推进表内业务表外化进程。促使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政策推动。继2008年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2009~2010年实行信贷扩张之后,我国采取了货币政策紧缩政策,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无法获得满足,而较低甚至为负的实际利率也使存款者谋求其他出路,双方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的表外金融活动。 2.金融脱媒。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 资本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存款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营运资金等同业资金,使同业存款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融资融券的推出、证券业务的发展,使银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出了针对融资融券等证券业务的新型资产和融资业务;直接推动了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和理财、资产管理等咨询类表外业务的发展。 3.银行业自身发展需求。银行监管机构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不断加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使得银行的资金运用成本增加,而表外业务基本上无需运用自有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具有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所以商业银行出现表内资产业务表外化。 同时从中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看,基本是依靠利息收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的利差将会进一步收窄,银行需要拓展新的收入来源。表外业务一方面为银行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市场需求。 另外,由于通胀因素,负利率成为常态化,加上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人们期望更高回报率,而银行出于自身发展也需要拓展和稳定客户群,表外业务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既能维持市场竞争能力,也能优化资源配置,转移分散风险。 综上,都促使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进一步增加资金来源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二、表外业务的种类和风险特点 1.表外业务的种类。按照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的划分方法,根据业务性质,目前我国银行主要开展的表外业务有以下几种: (1)贸易融通业务。这类业务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 (2)金融保证业务。这类业务主要包括保函、贷款承诺、贷款出售与证券化等; (3)金融衍生工具业务。这类业务主要包括金融互换、期货、期权及远期交易等; (4)金融服务类业务。这类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信托、信息咨询、结算支付以及与贷款和进出口有关的服务等。 2.表外业务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各类创新业务不断呈现,虽然其规模还无法与国外的影子银行相比,但其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大量的表外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加大了金融系统的系统风险。 从本质上看,表外业务类似于一种金融工具,利用某种业务和某种市场规避风险。传统的表外业务作为一种纯粹的金融服务,没有资金借贷关系的发生,而新型的表外业务即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具有运用较少的资本金,支持较大名义交易金额的特点,这种交易结构具有更高的杠杆性,存在放大风险形成巨亏的可能性,导致盈亏波动剧烈。 同时由于金融技术的大量应用和金融交易的多元化,这类衍生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一项表外业务常常集合一种或多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的抵补或者替代关系也更为复杂,决策风险加大,其价格波动也难以预测和合理分解。 衍生产品的复杂性和高杠杆性,导致对交易者的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监控能力都具有很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通常这类衍生产品的交易者一般为银行、证券公司等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存在高度集中的趋势。 表外业务对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它仅是将风险转移或分散,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且在交易金额高度集中、交易数额庞大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违约现象,可能牵涉到一个或多个金融机构,甚至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 另外,根据相关会计制度,表外业务不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仅可能体现为附注,但由于受篇幅限制,无法全面、充分和准确反映表外业务的真实风险,透明度低,监管难度高。 3.表外业务的风险特征。基于表外业务的复杂性,高杠杆性和透明度低等特性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表外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特征: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表外业务服务的对象违约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各种表外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用风险,一旦客户无法正常履约,银行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