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在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昂然,南京审计学院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有些企业在加入“对社会负责”的行列,受惠于良好企业社会形象之时,却没有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要大力引导公众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规范和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义务,充分发挥消费市场的惩戒机制,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和资本市场惩戒机制。此外,充分发挥审计功能也是监督和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的选择

      企业社会责任程序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形式。目前,企业通过两种形式披露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一种是通过年度报告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通常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用定性的方法来描述;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单独撰写报告,向外界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披露形式和途径可以多种多样。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要有所不同。当前常用的审计程序有两种,一种是附带审计程序,一种是专项审计程序。附带审计程序适用于第一种披露形式,即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进行披露。在进行财务审计的同时,附带对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在审计报告中加上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审计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审计意见。专项审计程序适用于第二种披露形式,即国家审计机关或者接受委托的社会审计组织对企业单独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

      审计程序一般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调查研究、讨论和评价等方法,掌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和企业为监督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而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情况,并确认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审计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决定企业社会责任审核方案;第二阶段,尽可能地把相关审计信息聚拢起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进行初步评估,要注意审计环节的逻辑性和有效性,以便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第三阶段,对获得的审计资料和证据进行认真细致的评判,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领域的确定

      社会责任审计的范围很广,除了要审计企业所应承担的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责任外,还应审计企业对投资方、债权人、企业员工、消费群体、供货商、社区等利益关联者所应履行的责任。对以上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审计应该从以下几个领域展开:

      (一)员工保护审计。首先要审查企业是否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依法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利,是否建立和完善了薪金制度、奖惩机制和人事制度,职工是否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并履行劳动义务。其次,审计企业是否关心员工,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权益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责任审计内容。还应审计企业是否存在迫使员工从事劳动强度高的工作,是否对职工进行体罚,是否在精神上或身体上对员工进行过侮辱。第三,审查是否按相关程序和标准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是否严格按照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教育职工,为职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否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伤害事故。第四,审查企业是否对相同工种给予了相同的报酬,是否遵照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工资和奖金的分配,审查企业是否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员工工资,审查企业是否与员工签订了纯劳务性质的用工合同,或通过试用等方式变相减少员工的工资和社会保障。第五要审查企业是否阻止、干涉员工的信仰自由,要审查企业是否由于职工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肤色,拥有不同宗教信仰,或者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而在聘用、工资待遇、教育培训、升职、解雇等方面存在歧视行为。第六要审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员工的培养计划,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对职业培训经费进行了提取并合理使用,是否开展职工培训,是否为员工提供业余培训进修的时间和机会,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途径。最后,检查企业是否依照《公司法》和有关规定的章程,建立和完善了选举系统,审查职工代表会议、工会会议是否采纳了职工的建议和合理要求,审查是否支持工会依照法律程序开展工作、支付奖金、福利待遇,审查是否对劳动卫生安全、社会安全和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环境保护审计。首先,要检查企业是否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制定了整体环境保护政策,是否根据企业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制定环境保护体系,且安排专人负责环境保护系统。审查企业是否为了保护环境在人、财、物和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审查企业制定的环保政策是否全面。是否做到了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废料的生产,并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循环利用所产生的废料,是否尽可能地减少由于企业的发展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否对职工进行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第三,如果企业排放污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要审查企业是否按照规定上缴超标排污费并负责治理,审查企业是否按时指定人员检查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审查是否对违反环保政策的行为给予制止,并采取了对应整治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