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治理是国家治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腐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的:受经济利益驱使,腐败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的行为;权力高度集中和滥用,权力在行使过程中有可能偏离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目标,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监督机制缺失,权力的分配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制衡的因素;法律法规不完善,腐败成本低(过勇,2006)。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需要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人手,寻找有效的治理腐败的途径。本文以政府问责为纽带将腐败治理和经济责任审计联系在一起,试图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的视角,寻找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一、腐败治理与政府问责之间的关系:政府问责是遏制腐败的有效途径 1988年litgaard用数学公式“腐败=垄断+自由裁量权-问责”表述了腐败、垄断、自由裁量权与问责之间的数量关系。尽管我们对于用数学公式表达腐败与问责之间的关系存在异议,但是这一公式有利于梳理腐败与问责之间的逻辑关系。这里的垄断是指行政性垄断,具体说就是由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中国政府掌握很多领域的特权,少数腐败分子充分利用公共事务管理权,“给钱”才办事,垄断成为腐败行为滋生的温床。自由裁量权,在这里特指行政自由裁量权,其实质是一种行政权力。在行政性垄断的背景下,一些领域或行业的领导干部按照自身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权力,例如合同的审批权、项目的决定权等。如果缺乏必要的制衡,行政自由裁量权便会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充分的条件。问责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对公共责任承担者履行责任情况进行的追究。问责制就是责任追究制度,将问责制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就形成了政府问责制。对于垄断和自由裁量权二者而言,问责可以看做是权利、责任是否得到合法履行的界定与制裁。 构建完善的政府问责制最核心的环节是建设责任政府。政府问责制是责任政府的有效实现途径,是责任政府的实质与核心,是我国政府责任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律机制。政府责任中的经济责任尤其重要,责任政府或者政府问责制都离不开它,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前提也是必须首先清楚地界定他们所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 腐败最根本的动机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是否合规合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损害公共利益或损害他人的行为。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本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以及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而腐败现象往往发生在这些方面。因此,在腐败治理中,全面地监督经济责任的履行显得尤为重要。 上述分析表明,腐败治理和政府问责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政府问责的有效开展可以遏制腐败,为腐败治理提供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腐败治理有利于建立责任政府和落实政府问责。 二、政府问责与经济责任审计之间的关系:“问责”必先“查责”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现代审计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创新(蔡春等,2007、2011)。经济责任审计所关注的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责任中最为重要的经济责任,它在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同时,重点要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认定,确认和解除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查验和监督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这一本质与问责的要求相吻合,由此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承担起“查责”的任务。审计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向本级政府行政首长报告,让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结果成为进一步进行间责追究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手段,一方面可以为干部管理机关任免干部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相关部门惩处违规或不当行使职权的干部提供依据。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健全了政府问责制。 政府问责制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职能、真正强化领导干部管理的配套制度基础。如果没有政府问责制作为支撑,经济责任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责情况进行的查验可能流于形式,无法持久而切实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问责制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实现了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政府问责制与经济责任审计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经济责任审计的“查责”可以看做政府问责制进行“问责”之前必不可少的一环,经济责任审计与政府问责制之间是“查责”和“问责”的关系,即“问责”必先“查责”。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责任的查验,政府问责侧重于责任的追究;责任追究是建立在责任查验基础上的,而责任查验的结果需要通过责任追究的效果来体现(阮滢,2011)。因此,要实现责任追究的目标,为政府问责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应建立与政府问责制相适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从有效落实问责制的角度考虑,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可以说是政府问责制的一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的有效开展,有利于腐败治理。 三、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在腐败治理实践中的局限 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产生的动机。经济责任审计同时也关注领导干部权力的运用,可以切断腐败产生的路径。此外,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揭示体制、制度上的漏洞,有利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然而,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在腐败治理实践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