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是全体人民共有的财富。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资产和资源,尤其是关平民生的低保、社保、医保资金和保障房等资源,既是人民赋予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基本要求。要求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大力度,实现审计全覆盖。如何贯彻落实好总理要求,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各级审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审计全覆盖的概念及意义 审计全覆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涉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分配、管理和使用的全部环节。这里所指的审计全覆盖,是指动态意义上对审计监督对象的全面覆盖。即通过科学安排审计计划,合理选择审计方式,使所有监督对象在一定时间内都能接受审计监督,形成周期性的动态审计全覆盖。 当前,实现审计全覆盖意义重大。一是全面履行政府审计职能的现实需要。努力盘活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扫除审计盲区,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审计机关全面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现实需要。二是审计监督服务于政府决策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审计全覆盖,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保障。影响公共安全的风险点通常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审计对象全覆盖,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实现政府审计全覆盖的主要途径 一要科学制定审计计划,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一是加强调研,了解审计需求。审计机关应定期主动与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联系,取得相关资料,摸清被审计单位底数;尤其对于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要多方调查,确保从源头上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本级政府、人大、组织、财政、发改等重要部门的联系,调研审计需求。并就审计计划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关注舆情民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邀请来自企业、行政事业、政府部门、高校等专家对审计计划草案进行论证,加强计划的指导性、科学性、针对性,使审计项目的选择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二是科学编制审计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计划的编制应本着“全面覆盖、动态调整、突出重点、消除盲点”的原则,确保将全部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纳入审计视野。要综合制定审计对象分年度审计计划,并探索建立短期、中期和长期审计计划的环境变化适时平衡机制,分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全覆盖。 二要优化审计管理,提高审计效率。一是科学制定审计方案,突出审计重点。应根据审计的总体要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实施效率,缩短现场审计时间。二是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在现有条件下,为实现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则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努力实现审计业务信息化、审计管理数字化和审计方式现代化。要继续深化和探索信息系统审计和联网审计,努力构建实时监控、动态监控的在线审计系统,并使之成为常规监督的基础;推广运用设备仪器辅助审计,拓展先进技术手段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行“集中分析、分散核查”审计模式,搭建电子数据资源整合分析平台,提高工作效率;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机关组织结构模式,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管理方式。三是提高审计队伍的规模和能力。 三要整合审计资源,实行“点、线、面”结合模式。一是国家审计要管好“点”。国家审计应充分发挥宏观管理的优势,围绕国家治理的需求,牢牢把握当前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做好调查研究,找准审计领域的重点、热点、难点、盲点,确保全面监督,突出重点。二是建立协审机制,保证“三线”并审,实现全“面”监督。所谓“三线”即公共资金线、公共资源线和国有资产线。随着国家审计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健全完善,国家审计的某些业务可以外包给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机构,建立协审机制。对公共资金线由国家审计监管,通过实行全口径预决算审计,以财税审计为龙头、以财政资金运行为主线,横向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纵向开展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从而逐步实现公共资金全覆盖的目标。对公共资源线充分借助社会审计力量,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报表备案、信息公开等方式,实现对公共资源的全面掌控。对公共资产线由内部审计守护,公共资产散布于各个被审计单位,应发挥各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日常监督,确保公共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并根据需要随时向审计机关提供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 四要建立被审计单位信息数据库,将全部审计对象纳入监督视野。一是进行系统化科学分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经济性质、规模、预算级次等标准,将审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设定不同的动态管理层级,实现数据管理的系统化和分类化。二是进行精细化日常分析。依据审计单位的科学分类,开展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的日常分析,针对不同管理层级,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一旦指标出现异常波动,则及时调阅该单位相关审计资料,发现疑点,适时安排现场检查。三是进行专业化数据更新。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数据更新模式,根据审计对象不同管理层级,分别要求按月、按季或按年提供主要经济数据,动态掌握各类被审计单位的总体状况,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多点监控,达到数据管理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同时,尝试利用计算机服务器开放数据端口,与上下级审计机构实现数据共享,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