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对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的影响是长期的,信息化环境下在遵循“集中分析、发现线索、分散核查、系统研究”审计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未来金融审计应构建“1个平台、2个渠道、3个中心、N个核查小组”组织管理新模式的设想。当前,新模式的有效运行还受人力资源限制、行政隶属约束和信息相互隔离等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实践推进中仍需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 一、信息化对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变革的影响 管理条件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都将引起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近几年,外部环境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信息化因素。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金融审计组织管理的影响是长期的、持续的,是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因素。金融机构呈现出的信息海量化、集中化、共享化三个方面的特点,要求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审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支撑。调整优化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更有效地实现预期工作目标;二是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一)金融审计组织管理的概念及目标 在学术方面,关于金融审计应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在实践方面,对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提炼的成果也不多。一般而言,组织管理是指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本文提及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是指在被审计对象、时间和范围等主要因素确定之后,对金融审计项目进行组织实施和管理的过程,即同时包括了金融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和金融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对金融审计进行组织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三项: 一是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金融审计组织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金融审计项目的项目目标,主要是在制定项目计划时确定的目标,但也包括一些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新目标。对于很多复杂的审计事项,必须依赖于有效的组织管理,以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金融审计组织管理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审计效率,尽可能地节约审计成本。当前金融审计任务繁重而人员不足,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优化审计管理流程,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形成审计合力,促使完成审计工作目标的效率最优。 三是确保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工作水平和效果的体现,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是审计组织管理永恒的追求。在金融审计组织管理中,需要通过合理配置审计质量管理资源,用审计规范来严格约束审计人员行为,强化审计人员质量意识,建立良好的审计质量管理氛围。 (二)数据大集中对金融审计传统“总-分”运行模式带来挑战 目前,国内各大金融机构数据大集中工作基本完成,总体架构都是在不同地理位置建设数据处理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按地域区划在下级分行(公司)设置前置系统,从而形成一个上联总中心、下联网点终端,地理位置不同、物理上相对独立、逻辑上统一的全国性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构架。 针对金融机构普遍实行的数据大集中、管理扁平化的组织运营模式,如果不能有效地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组织结构,势必会造成总行(公司)审计组和分行(公司)审计组之间任务配置不均衡问题。其直接后果就是总行审计组尚还遗留诸多审计盲区,分行组审计能力却受到客观条件抑制,不能完全发挥。但数据集中化对审计项目实施集中分析,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揭示共性问题等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如果配置的审计力量能够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完全可以采用专家会诊的方式从数据入手深度剖析金融机构各业务条线经营状况,往往能够显现出强大的“大海捞针、精确打击”的威力。同时数据集中以后,审计机关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向审计数据库中加载“亚实时”数据,通过定期分析,即可实现高质量的审计监督,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三)信息化发展对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提出变革需求 信息化的结果是促使审计任务配置必须向信息集中的区域倾斜,充分配备信息化条件下能够有效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并能不断改进原有审计模型的复合型审计人员,进而充分释放组织成员的单兵作战能力。同时以电子化信息资源作为载体,提高组织管理的水平,增强组织内部的协同配合优势,体现兵团作战的协同优势。在新的形势下,如果不能顺应金融信息化潮流,信息化也可能成为制约提高金融审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瓶颈。 一是要求审计组织协作方式与信息化相适应。数据大集中凸显出总行审计组的“龙头”作用,数据集中在哪里,哪里就应该成为金融审计的切入点。数据集中把审计密切关注的信息聚拢在一起,同时也带来审计压力的聚集,如果总行审计组在数据分析环节没有突破,将直接影响到线索核查环节和问题反馈环节的效率。信息化条件下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审计组可以同时分析相同数据,相互共享相关信息,因而信息的传递方向由之前纵向的上下传递逐渐变成横向纵向双向传递,从传统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逐渐向网状组织结构演变。 二是要求审计资源配置方式与信息化相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需要合理整合审计资源(刘金文、王鲁泉,2008)。由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过程在人力资源配置、时间完成时限方面必须向审前调查阶段倾斜,才能保证后续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效率。同时,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目前来看仍是一种稀缺资源,加之审计任务千变万化,时限要求越来越短,传统僵化的组织既难胜任,也不经济,因此信息化时代的审计资源应该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调配,以审计项目为中心,通过柔性管理方式来组织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团队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