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世松,语言学博士,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请看例子:

      (1)7月24日晚,在“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26个小时后,铁道部在温州水心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王勇平通报了事故情况,并回答了部分记者的提问。在回答“为什么要掩埋车头”时,王勇平解释,参与救援的人告诉他,为填平泥潭,方便救援,并称“他们是这么说的,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在回答记者“为何在宣布没有生命体征、停止救援后,又发现小女孩项炜伊时”,王勇平回答:“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这些回答引发网友对铁道部的质疑,并成为网络流行语,该句式也被称为“高铁体”。(易靖《王勇平不再任铁道部发言人——疑与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表现欠妥有关级别待遇未变》《京华时报》2011年8月17日)

      (2)我当知青的屯子有个妇女队长叫小翠,开会时特别喜欢发言,每发言必用文词若干,尤其爱用“但是”这个连词,这在当年是很不一般的。有一次评工分,小翠发言:“刘齐同志啊,学习好……”听到这里我心头一热,连忙把感激的目光投向她。她不看我,也不看别人,仰头看房梁,边看边说,“但是呢……”我的心一紧,想拦没法拦,只能听她往下讲,“但是工作好……”我松了一口气。“但是呢……”小翠接着说,我的心又提起来,“但是劳动好!”(刘齐:《天上看农民》,《南方周末》2001年11月8日)

      (3)本报讯(记者陈俊旺通讯员赵仲喜)昨日,高玉宝发给记者一张特殊的名片,名片的背面印着他1948年写的入党申请书。当时,他还是文盲。一句“我从心眼里要入党”,除了“我”字写对外,其他都是“象形文字”和错别字。(《“画”出来的入党申请书》,《楚天都市报》,2002年4月26日)

      从语境、传媒、方式、功能类型等角度适宜发布新闻,是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应当存在的预期,例(1)王勇平实际陈述中的词语、句式、语气等与族群对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应当存在的预期相差甚远,从而激起受众的不满甚至愤怒;例(2)的小翠、例(3)的高玉宝有着强烈的输出信息内心驱迫感,但囿于话语能力,不能按照相关语体要求、选择语体要素来适宜表达。这些例子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下多学科交叉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语境下,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即语言生态伦理的倡导,有其实践必要性;而语言生态伦理的实践必要性又以族群、亚族群、个体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语言知识的储备充分性为前提。

      二、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性

      在《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①里,我们界定了“语言生态”、“语言生态伦理”等概念,论证了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学理基础及实践可能性。伦理学“是一门实践哲学”,而“实践哲学也要彻底地阐明一种必然的思维的体系,即存在符合于和产生于我们的种种表象”。②这样,除了实践可能性,语言生态伦理概念的提出还有其实践必要性。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性体现在话语生态位、语体伦理、语体要素适宜性等方面。

      1.话语生态位

      生态位是生态学术语,指“一个种的有机体能维持其生育的种群,只能出现在一群确定的条件中,只能利用特定的资源,它们也只能在特殊时间里在该环境中出现。这些因子的交叉情况描述了生态位,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环境中所占据的地位”。③

      另一方面,“一直强调社会属性的人类社会及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语言,与自然世界并非分裂,而是本质的统一”。④因此,在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语言的自然特质。“从自然属性看,人类语言有其‘住所’或‘栖息地’,是一种生态现象,有其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生态动态,也有其生态位。”⑤语言是言语或话语的抽象和概括,语言生态位也就体现为言语生态位或话语生态位。话语生态位,即“话语的‘住所’或‘栖息地’,是表达被容忍或可‘存活’的程度或范围。表达包括语境、传媒、方式及功能类型等元素,其‘存活’程度或范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特征。话语生态位要求具体表达中的语境、传媒、方式及功能类型等‘应当存在’不能缺位,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⑥

      话语生态位是话语的实际表达与应当存在表达的相符程度驱迫器,迫使言语主体对话语表达产生敬畏。交际实践中,话语的实际表达与应当存在表达之间可能存在误差,但是,误差的大小与实际表达的被容忍或可“存活”的程度或范围大小、交际目的的实现充分与否成反比。因此,话语生态位是语言生态伦理实践必要性的内在动力,而语言生态语体伦理则是语言生态伦理实践必要性的外在表象。

      2.语体伦理

      作为语言生态伦理实践必要性外在表象的语言生态语体伦理,包括语体和语体伦理。

      (1)语体

      语体,“是语用主体语用能力共体性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处于不同年龄段的语用主体由于生理机能、心理水平、认知能力、社会化(包括受教育、职业化)程度、语言习得度等因素的制约,在运用交际方式、语言及非语言材料时所形成的特点的综合”。⑦也有学者认为,“语体是决定语句结构和语篇结构的基本类别”。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