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与构式的关系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Goldberg 1995,2006;Fauconnier &Turner1996;Lakoff &Johnson 1999;Langacker 2005;Boas 2008;Barsalou et al 2010;Herbst 2010)。Goldberg(1995:9-19)认为,不同构式中的动词意义基本保持不变,而完整表达式的意义差异多半源于不同的构式。比如,在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这个句子中,致使移动构式[NP V NP PP]具有独立于动词本身而存在的致使移动义,而sneeze出现在句中是构式压制的结果,致使移动构式把致使义传承给了sneeze,其固有的不及物动词属性并没有改变。Fauconnier &Turner(1996)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基本认同Goldberg的观点。Lakoff &Johnson(1999:502)也认为sneeze基本上是一个不及物动词,本身不带宾语或方向副词,sneeze出现在该句中并产生新义主要是致使移动构式(而非构式中词项)的贡献。不过,Langacker(2005:147-153)认为,Goldberg所谓“构式意义最大化而动词意义最小化”的立场走向了极端:当sneeze用于致使构式的时候,sneeze就涌现为致使动词,因而存在动词意义引申,但是sneeze的这个用法并未规约化,只是临时性用法。Barsalou et al.(2010:340)基本认同Goldberg有关构式压制的解释,认为不及物动词sneeze不像push那样可以直接带宾语,因而我们可以说Melanie pushes the pillow,但不可以说Melanie sneezes the pillow;而Lisa sneezed the foam off her beer之所以完全符合语法,是因为sneeze被嵌入致使构式中而获得了合理解读;最重要的是,当一个类似sneeze这样的不及物动词被插入致使构式中时,动词的及物特征就被压制到这个动词中,不及物动词因此获得了及物特征。Herbst(2010:243-245)认为,sneeze在She sneezed the foam off the cappuccino中的及物动词用法尚未规约化,该用法不应收入词典,除非该用法得到更加频繁的使用。 遗憾的是,上述研究均为基于语感的理论思辨而非基于真实语料分析的实证研究。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这个例子本身是由Goldberg自创的,而Melanie sneezes the pillow这个不合语法的例子也是Barsalou等人杜撰的。那么,当代英语中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是否仅限于致使移动构式[NP V NP PP]?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是否仅限于跟介词短语off搭配?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始于何时,使用频率如何,使用范围如何?换言之,当代英语中的sneeze是否已经衍生出规约化的及物动词用法? 虽然构式语法对新颖用法具有较强解释力,但其恒定意义假设(invariant meaning hypothesis)和压制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语言的历时演变(Bybee 2010:183-187)。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语言使用理论和常规与拓展理论,以5个大型的历时/共时英语语料库为数据基础,对当代英语中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情况进行研究,以期深化对动词与构式以及词库与句法关系的研究。 2.研究设计 语言使用理论(Usage-based Theory)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语言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语言结构是在使用中涌现出来的,而使用频率在语言结构的固化和规约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Langacker 2000,2004;Barlow & Kemmer 2000;Bybee 2001,2010;Bybee & Hopper 2001;王仁强2011)。换言之,“语言使用与语言系统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语法不仅仅构成用于语言使用的知识库,其本身还是语言使用的产物”(Kristiansen & Geeraerts 2013:2)。前一个视角把使用事件视为语言系统具体的、实际的示例。据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例示语言系统的使用事件洞察语言系统。而从后一个观点看,使用事件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定义和不断重新定义语言系统。规约化指存在于一个语言社团全体成员脑子里的模式和常规,而规约化程度可通过语料库方法进行检测(Langacker 2004:49)。鉴于规约化体现为语言社团中的语言演变,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特征变化调查除了考察该特征的语言联结模式之外,尚需考察其非语言联结模式,如语域分布、历时分布等(Biber 200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