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是”和“的”、“有”和“了”看肯定和叙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冬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是”和“有”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度极高的两个动词,“的”和“了”是使用频度极高的两个虚词。本文证明了,“是”和“的”相通,都表示肯定,“有”和“了”相通,都表示叙述,而“是/的”和“有/了”的区分是汉语里最重要的分野,即肯定和叙述的分野。同时,通过对“是”和“有”共现、“的”和“了”共现情形的考察发现了两者之间的不对称,即叙述可以被肯定,肯定很难再被叙述。而这种不对称关系是汉语中的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包含关系的反映。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字号:

      “是”和“有”是现代汉语里最重要的两个抽象动词,其使用频率在动词中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在所有的词语中分别居第3位和第8位;“的”和“了”是常用的两个虚词,使用频率在所有的词语中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因此,研究汉语语法必须对这几个词语高度重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是”和“的”相通,都表示肯定(assertion),“有”和“了”相通,都表示叙述(narration),而“是/的”和“有/了”的区分是汉语里最重要的分野,即肯定和叙述的分野。

      一 多种句式里“是”和“的”相通

      1.1 多种句式里“是”和“的”相通

      “是”和“的”在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等多种句式中都是相通的,这种相通主要表现在“是”字句和相应的“的”字句语义上大致相同。举例如下。

      名词谓语句:

      (1)a.国民党是飞机和大炮,我们是小米和步枪。

      b.国民党飞机大炮的,我们是小米加步枪。

      (2)a.干社会主义我是一百个拥护,一千个赞成。

      b.干社会主义我一百个拥护,一千个赞成的。

      (3)a.你这一路上,翻山越岭,又是火车,又是汽车,中间还有一段沙漠……

      b.你这一路上,翻山越岭,火车汽车的,中间还有一段沙漠……

      (4)a.是大白天,有什么可怕的?

      b.大白天的,有什么可怕的?

      (5)(导演说要找个黄头发的年轻演员,有人向他推荐)

      a.小王是黄头发。

      b.小王黄头发的。

      形容词谓语句:

      (6)a.黑是黑,白是白,黑白分明。 (7)a.这事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

      b.黑的黑,白的白,黑白分明。 b.这事真的假的,谁也不知道。

      (8)a.他的声音的确是很特别。 (9)a.他整天是婆婆妈妈,唠哩唠叨。

      b.他的声音的确很特别的。 b.他整天婆婆妈妈,唠哩唠叨的。

      (10)a.他对工作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11)a.这一仗打得是惊心动魄。

      b.他对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 b.这一仗打得惊心动魄的。

      (12)a.我看了刘翔在预赛和半决赛中的表现,他胜得是轻轻松松。

      b.我看了刘翔在预赛和半决赛中的表现,他胜得轻轻松松的。

      动词谓语句:

      (13)a.我喝酒是自己花钱。 (14)a.这种天气我是非常喜欢。

      b.我喝酒自己花钱的我喝酒自己花的钱。 b.这种天气我非常喜欢的。

      (15)a.我是随口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16)a.他去火车站是接人不是送人。

      b.我随口问问的,没有别的意思。 b.他去火车站接人的。

      (17)a他是有事,不是偷懒。 (18)a.他是一定会对你好。

      b.他有事的,不是偷懒。 b.他一定会对你好的。

      (19)a.我想你们是做得对。 (20)a.干社会主义我是绝对拥护,坚决赞成。

      b.我想你们做得对的。 b.干社会主义我绝对拥护,坚决赞成的。

      (21)a.他们俩在一起是说说笑笑,开心得不得了。

      b.他们俩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开心得不得了。

      上面每组例子中的a句都是“是”字句,与之相应的b句是“的”字句,从形式上看,a句和b句之间唯一的不同就是用“是”还是“的”,而语义上大致相同,这表明“是”和“的”是相通的。这种相通在名、动、形各种不同的谓语句中都有体现,则说明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的。

      1.2 “是”和“的”相通的原因

      “是”和“的”之所以相通,是因为二者都出现在肯定性(assertive)的句子中,起到“加强一个肯定(assertion)”的作用。“加强一个肯定”就是增强所肯定的事态的指别度(完权,2013)。所谓指别度,指的是“说话人觉得,他提供的指称词语指示听话人从头脑记忆中或周围环境中搜索、找出目标事物或事件的指示强度。指示强度高的指别度高,指示强度低的指别度低。”(沈家煊、完权,2009)增强某个指称性成分的指别度,也就达到了增加听者对该指称目标的注意力强度的作用。比如说,导演要找一个黄头发的年轻演员,小王是黄头发,符合条件,一般的肯定句是:

      小王黄头发。

      一般的肯定句不用加“是”,要加强这个肯定,我们说:

      是,小王黄头发。

      停顿取消就是:

      是小王黄头发。

      小王是黄头发。

      虽然“是”在句子中间,但仍然是对“小王黄头发”的强调。如果“是”重读,就更加加强这个肯定。

      假如有人怀疑小王不是黄头发,我们也说:

      小王黄头发的。

      “的”是“小王黄头发”的附缀,加强了肯定。如果还要加强,就把“是”和“的”一齐说:

      小王是黄头发的。

      有时,从单个句子来看,“是”的出现似乎是不必要甚至是不恰当的,可恰恰表明了作者强烈的强调的意愿。如:

      (22)什么是“自然”?仿佛当然是大地、森林、草原等大自然;可你当真想想,对于现代城市人而言,他“自然”的生活环境究竟是什么?其实,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这意味着,是高楼大厦才是城市人从小耳濡目染的“自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