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西方语言哲学理论是普适性的吗?——中西关于汉语汉字悬而未决的争论

      20世纪的人文社科是语言哲学的一统天下,受到西方语言哲学独领风骚的深刻影响,研究中国语言的领域存在着一个悖论现象:一方面认为汉语与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异是中西传统之间的概念性鸿沟,另一方面又套用西方以语音为中心的语言哲学理论研究汉语和汉字。自中世纪以来,众多西方学者对汉语汉字以及汉语汉字与西方语言文字的比较提出了一系列的想法与观点,但这些观点和想法往往是建立在形而上学的语音中心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从揭示西方认识论和方法论如何忽视汉语汉字的特殊性,并进而影响中国学者正确认识汉语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拼音文字推导出来的西方语言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真理,在认识汉语汉字的性质时不应照搬西方语言理论,而应多注意汉语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别于西方拼音文字的特点。

      《北京大学学报》,2013.6.144~154

      语用学与邻近学科的研究

      语用学研究动态话语意义,所以在社会及公共话语研究中它的涉及面最多、最广。文章第一部分回顾当代语用学学科范围的发展和变化;第二部分介绍这门学科与语言学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面研究,并就语法-语用界面举例说明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文章最后部分从语用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某些与社会及公共话语有关的语言现象,特别提到语言模因的研究与中国英语的现状。本文谈论的内容体现了当代语用学具有宽广而实用的研究领域和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路向。研究语用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界面的界面语用学能促进交叉学科的形成,使当代语用学大大拓宽了自身的研究领域。这是当代语用学得以迅猛发展,并且吸引学者们走上这个领域的重要原因。

      《中国外语》,2013.5.19~27

      社会行为论:会话分析的新视角

      陈新仁/李民

      会话分析具有多维的研究视角,学者们从社会语言学、互动语言学(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社会学、语用学等对其展开研究。就语用学中的会话分析而言,现有研究主要从会话含意、会话礼貌、会话结构等维度展开分析,关注的多为单一话语。以英国著名学者Paul Drew为代表的语用学家,主张从社会行为的角度出发,揭示动态的社交因素对会话行为中语言形式选择的影响,代表了会话分析领域内新兴的一种研究视角。

      文章认为,社会行为论视角下的会话分析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分析更具动态性。该类研究强调了会话行为的社会属性,认为言语形式的选择受诸如权利关系、事件可能性等社交因素的制约,突破了以往分析模式囿于性别、权势、社交距离等静态社会因素的制约,主张结合当前语境下的权势或者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等社交因素对会话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该视角多话轮、跨语段分析会话的进程,其动态性非以往范式可以比拟。(2)更符合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会话分析研究一般在语言学范畴内展开,所采用的方法也大多是语言学经典的研究方法,而社会行为论视角下的会话分析则是从社会学的关照下审视会话行为的展开,走的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这也更符合当今社会学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总之,以Paul Drew为代表倡导的社会行为论会话分析范式不仅有益于我们探讨语言行为、语言形式选择与社交因素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深化我们对于会话结构以及会话进程的认识,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必将成为会话分析的一个热点和重心。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6.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