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汉语走向世界问题的讨论中,“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和“汉语国际传播”是三个使用率最高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提出的语境不同,传达的理念也不同。有关这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很多文章都做了阐述和讨论,本文不再赘言。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汉语国际传播”这个近年来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概念,本文将就这一概念,从传播战略的角度对汉语国际传播的性质、传播体系、传播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深化对汉语国际传播问题的认识。 一、汉语国际传播的性质 (一)国际传播的内涵 “国际传播”这个概念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在世界经济趋向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这个概念又扩展为“全球传播”,成为许多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传播”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的。国际传播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传媒和技术等领域,不同领域、不同学者对国际传播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学者理解为国际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有的学者理解为面向国际社会的信息传播。西方学者对“国际传播”这一概念的理解比较宽泛,不仅所有跨越国界的传播都可以列为国际传播,而且国际传播包括了个人、群体和国家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国内有关国际传播的研究主要是在传播学领域进行的。郭可(2004)将“国际传播”定义为:“主要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即国际媒体)并以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主体的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信息传播及过程。”该定义将国际传播的主体界定为民族国家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传播对象是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人群,传播的载体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承载的信息通常以新闻信息为主。这一定义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对“国际传播”的一种普遍认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其局限也显而易见。中国式的“国际传播”比较强调“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且主要依靠大众传播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国际传播”的概念更接近于“国家宣传”或“对外传播”。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国媒体的介入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趋势,国际传播模式越来越多元,人们注意到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利益驱动和传播需求,不同社会层次有不同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度,这些变化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国际传播问题。在此,本文对上述“国际传播”的定义加以修正,我们认为,国际传播是社会群体及成员基于社会利益和群体需要在国际社会中进行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以社会利益和群体需要为驱动力的信息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核心;(2)传播不是信息单一的发送过程,而是包含信息发送和反馈且交互作用的过程;(3)国际传播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个人可以在实现社会利益和群体需要的国际传播中成为信息传播的使者。 从根本上说,国际传播是一种以信息传播为特点的交际活动,传播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不同的社会需求直接影响到各个层面对传播模式的选择。比如政治层面的国际传播,其传播主体主要是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政府。各国政府在国际交往中都建有自己的国际传播体系,不但通过大众传媒向外传播信息,还担负着监管舆情和引导传播导向的职责。经济层面的国际传播,其主体通常为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孕育出跨国商业性媒体和信息产业集团,它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在国际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还深入国家乃至国际间的政治生活,在国家对外政治决策过程及国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文化层面的国际传播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其传播主体可以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既可以是文化的传承者,又可以充当文化的传播者。 总而言之,在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中,国际传播已不仅仅是处理国际事务的一般性的工具或媒介,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对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关系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国际传播的主体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信息传播技术的改进和更新,国际传播主体也在由一元(政府主体)向多元(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主体)转变。在当前国际社会环境下,我们不能按照既定模式只看到国际传播中大众传媒在“国家宣传”方面的功用,而忽视跨文化交流中微观层面人际传播的力量。 (二)汉语国际传播的性质 对于“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界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定义,但这个近年来在学术界逐渐得到认可的概念大有取代“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的趋势。之所以会取代“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是因为“汉语国际传播”内涵更丰富,不仅要向国际社会传播汉语,更为重要的是要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之所以不再突出“汉语国际推广”,是因为不少学者认为“推广”有单向“推动”之嫌,而“文化”更适合在交流中传播。 汉语国际传播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传播活动,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讨论不多,虽有提及也语焉不详。综合各方面的看法,目前对“汉语国际传播”的性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以“汉语国际化”为核心的语言文化传播,即“语言传播”;二是以提高国家“软实力”为核心的文化传播,即“文化传播”。致力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者更倾向于前一种观点,从“汉语国际化”的角度理解“汉语国际传播”,这一认识实际上是“对外汉语教学”理念的延续,属于汉语言文字的对外传播;侧重于传播战略研究的学者更倾向于将“汉语国际传播”理解为以中国语言文化学习和交流为桥梁的“文化传播”,这一理解将“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不囿于汉民族文化)都纳入其中,是一种具有文化战略意义的“国际传播”。